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文帝劉義隆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有哪些成績呢?

宋文帝劉義隆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有哪些成績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師北伐,但都無功而返,特別是450年的北伐失敗導致北魏長驅直入長江岸的瓜步,威脅建康,造成劉宋國力的損耗。

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弒殺。不久後他的第三子劉駿起兵推翻劉劭而繼位,是爲宋孝武帝。

宋文帝劉義隆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有哪些成績呢?

劉義隆爲政舉措有哪些

文化

宋文帝劉義隆在位二十八年(公元424年-公元452年),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公元438年(元嘉十五年)召雷次宗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爲《四學》 。

陳壽死後百餘年,三國史料大量出現。《三國志》內容精潔,三書很少重複,然宋文帝認太過簡略,故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繪事以衆色成文,蜜蜂以兼採爲味”,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文帝驚歎爲“不朽”之業。

范曄的史書鉅作、“前四史”之一的《後漢書》亦是元嘉年間完成。

政治

政治上他提倡文化,整頓吏治,清理戶籍,重視農業生產。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兩次下令減輕以至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諸逋債”。自東晉義熙十一年至文帝統治末年(公元415年-公元453年),“役寬務簡,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對安定,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爲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軍隊在江淮間一進一出,江南地區經過大規模戰亂,邑里蕭條,版籍大壞,所謂“元嘉之治”從此結束。

軍事

軍事上,劉義隆在其統治期間,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征討河南,史稱“元嘉北伐”。宋文帝劉義隆爲收復河南,先後於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和公元450年(元嘉二十七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並迅速打到黃河一線,然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公元430年(元嘉七年)佔領河南後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意在憑河而守。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劉宋在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劉義隆戰爭指導有誤。

劉義隆北伐,其志只在收復河南,但河南四戰之地,即令能攻之,未必能守之。宋軍攻佔河南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兵力薄弱;黃河雖險,卻並非不可渡涉,尤其是寒冬,河冰堅合,可以無船而渡。而且,早在元嘉七年,北魏就已將赫連夏逐出關中,這樣,北魏以山西爲根本,左擁河北,右據關中,虎視中原。故劉義隆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如何遏止北魏咄咄逼人的南進勢頭,而不是河南的攻守。所以劉義隆北伐,每次都只圖河南,實非長遠之計。

公元452年(元嘉二十九年),劉義隆趁北魏太武帝之死再謀北伐,劉興祖上表言:“愚謂宜長驅中山(今定州),據其關要。冀州以北,民入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爲易;向義之徒,必應向赴。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臣請發青冀七千兵,遣將領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驅克勝,張永及河南衆軍宜一時渡河,使聲實兼舉,並建司牧,撫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軍都(今居庸關),因事指揮,隨宜加授,畏威欣寵,人百其懷。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爲大傷。”劉興祖吸取了前兩次爭河南而無功的教訓,建議自山東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諸隘口,將北魏遏制在山西以內。若河北底定,則河南自然落入宋軍之手。宋軍若在抵達黃河之後,進攻河北,北魏形勢就很危險,太武帝須親自率軍抗擊,刻不容緩。不過,此策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行之,劉義隆志望、見識均不及此,故未採納。此次北伐規模不大,也是無功而返。

宋文帝劉義隆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有哪些成績呢? 第2張

劉宋的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還招致北魏的大舉反擊,尤其是公元450年(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之後,大舉南進,兵臨瓜步,飲馬長江。劉宋國力大損。

但是劉義隆對外的軍事活動並非毫無亮點,主要表現爲制止了林邑國(佔婆)對中國的侵略。林邑國在東晉時多次侵擾中國南疆交州地區,尤以永和和義熙年間爲最。劉義隆在位時,林邑對中國採取一面朝貢一面寇邊的策略。林邑王范陽邁野心膨脹,更是於433年(元嘉十年),要求劉宋將交州交給自己管理,劉義隆予以拒絕。 此後林邑不僅騷擾不止,貢品也很微薄,劉義隆再也無法容忍林邑的放肆,決定展開對林邑國的懲罰行動。他派龍驤將軍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將軍宗愨討伐林邑,范陽邁佯裝恐懼,上表願歸還所掠奪日南郡民戶,實則緩兵之計。於是宋軍繼續進發,於446年(元嘉二十三年)一舉攻克林邑北部重鎮區慄(今越南廣治西北),斬區慄王範扶龍,將城中15歲以上的人全部活埋,築成京觀。 其後宗愨等乘勝追擊范陽邁,攻克林邑都城典衝(即佔婆補羅,今越南茶蕎),范陽邁逃走,宋軍滿載戰利品撤回。 劉義隆教訓林邑大獲全勝,“此役中國國威遠播” ,林邑雖很快復國,但此後恭順朝貢,三百多年沒有侵略中國的記錄。

外交

劉義隆統治時期的外交政策非常靈活,和當時的許多國家有着頻繁的交聘活動。首先,是和東南亞、南亞國家以及一些海洋國家進行交聘,如天竺國、呵羅單國、師子國、都婆娑達國、扶南國、蘇靡黎國、婆皇國、婆達國等,東方的倭國君主贊、珍、濟也不斷遣使朝貢。劉義隆通過與這些國家的交往,發展了海外貿易,擴大了劉宋的影響力。

其次,和北方的大夏國、芮芮國(柔然)、北涼國、黃龍國(北燕)以及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句麗進行交聘。西北的吐谷渾在阿豺時就來朝貢劉宋,劉義隆即位後,封其君主慕璝爲隴西公,加授徵西將軍、沙州刺史,後又封其君主慕利延爲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諸軍事,兼任徵西大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封隴西王。劉義隆和這些國家聯絡,主要是爲了共同牽制北魏。

最後,是劉義隆和北魏的交聘。元嘉時期,北魏已日益強大,與劉宋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但因雙方勢均力敵,結果只能是長期處於對峙狀態。但對峙並沒阻止雙方的外交接觸。北魏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每逢有徵伐,常先遣人使宋,避免受夾擊;劉宋亦藉機加強內部統治秩序的建立,發展生產,擴充武備,伺機北伐,收復失地。據《資治通鑑》記載,魏太武帝向劉宋遣使13次,宋文帝向北魏遣使6次。451年(元嘉二十八年)劉義隆頒佈的一道恤賜詔書中曾言:“故綏遠將軍、晉壽太守郭啓玄往銜命虜庭,秉意不屈。” 由詔書可知,郭啓玄曾但任過劉宋大使出遣北魏,而且在北魏是“秉意不屈”,頗有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