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後來結果怎樣?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後來結果怎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後來結果怎樣?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明主、聖君,甚至千古一帝,那就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了。

對內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對外和戰相濟,破突厥穩外交,無不令人點贊稱頌。

能被稱爲明主,除了被文人政客所認同外,自然也少不了民間的讚揚,老百姓們對於李世民也是一致的好評。

而李世民做的可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大動作”,他還做了一件震驚全國的事。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後來結果怎樣?

甚至歐陽修都爲此事專門寫了一篇名爲《縱囚論》的文章,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

李世民曾下令,讓牢獄裏三百九十名即將問斬的死囚們回家,去處理一下自己未了的心願,一年以後再自覺地回來接受問斬。

這件事情着實有趣,而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何事,事情的後續又如何呢?

少年英才,玄武之變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他自幼聰慧,又做事認真,每天一本正經的樣子,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他的聰明伶俐不僅表現在學業上,在武藝方面也不甘示弱,聞雞起舞已是常態。

到了少年時期,李世民就跟着父親李淵一起上陣殺敵,可謂是“上陣父子兵”。

年紀輕輕的他依靠着過人的機智和高超的武藝,沒過多久便立下了赫赫戰功,頗得李淵的賞識。

當時天下處於兵荒馬亂之時,隋朝的氣數將盡,李世民一家也加入了起兵反隋的浪潮。

經過兩年的戰爭,李淵脫穎而出,順利地成爲皇帝,並且改國號爲“唐”。

而李世民因爲在戰爭中屢獲戰功,而被李淵封爲秦王軍,又得到了大將軍的稱號。

善於作戰的李世民並沒有在朝中過多停留,不久後又去了炮火連天的戰場之上,積蓄消滅地方割據勢力。

李世民的威望越來越高,數不清的戰績讓人望而生畏,李淵封他爲三公之一的“司徒”,後來又封了相當於宰相的“尚書令”和“中書令”。

到最後實在是沒有再高的職位了,李淵靈機一動,給他頒佈了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天策上將”之職。

到這個時候,李世民在全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除了皇帝李淵,他的地位已經和太子李建成不相上下了。

隨着他的功績越來越高,全國也慢慢地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功高蓋主”的言論逐漸出現。

李淵也開始對他產生了猜忌,認爲他的名聲過大,以至於壓過了太子李建成,這對於朝廷的安穩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到了公元626年,國家大一統形式確立,沒有了外患後,唐朝呈現一片興盛安定、人民和樂的局面。

可這時“內憂”的問題開始越來越明顯起來,朝廷內部有了拉幫結派的現象,有一部分大臣看出了李世民身上卓越的才能,逐漸有了向他靠近的趨勢。

相比於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太子李建成就顯得太不作爲了,他沉迷酒色,整日懶散不求上進,當李世民在外殺敵的時候,李建成最常做的事就是外出打獵。

支持李世民的秦王黨隊伍逐漸越來越大,而李建成的太子黨漸漸感覺力不從心,不斷地對李建成說着李世民帶來的威脅。

李世民的鋒芒畢露,開始讓父親李淵和哥哥李建成忌憚起來,他們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卻對身爲秦王的李世民產生了顧忌,這不禁讓人感到震驚。

父親李淵一邊欣賞於李世民的成績,甚至有意換他取代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一邊又對他有些猜疑,這個過於強大的兒子終究讓李淵後怕了。

朝廷之中的內鬥,已經沒有父子間的骨肉至親,也沒有了兄弟中的手足之情,甚至連弟弟齊王李元吉都對李世民抱有不滿,他們不斷地對李世民進行着打壓排擠。

李建成和李元吉數次在後宮淫亂,並將這些事栽贓到李世民的身上,後宮參與此事的妃嬪在李建成的威脅之下對李淵說着李世民的“惡形”,李淵對李世民越來越疏遠,甚至有些厭惡。

可李世民也不是任人欺負的,看清楚形勢後,他終於忍不住了,發動了一場至今還讓人魂驚膽顫的政變——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和自己的謀士尉遲恭、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入宮,在玄武門處留下自己早已訓練許久的精兵做好埋伏。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自覺李世民大勢已去,並沒有做太多準備。

直到兩人到了臨湖殿,看到李世民後才感覺不妙,立刻準備逃跑,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倆人的下場十分慘烈。

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而倉皇而逃的李元吉被尉遲恭的人射死,太子黨就此落敗,李世民首戰告捷。

隨後一行人又找到李淵,對他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作亂,秦王已經將他們就地正法,最後李淵無奈的立李世民爲太子。

爲了以防後患,他將李建成的子女,不論年齡全部殺掉。

接着又要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謀士全部殺掉,這個舉動被尉遲恭等人制止了,認爲此舉過於兇殘,李世民只好作罷。

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登基爲儲,爲唐太宗,將年號“武德”改爲“貞觀”,就此開啓了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國泰民安

玄武門之變結束了,但它的評價卻極富爭議性,一邊讓人感嘆於李世民的雄才謀略,一邊又讓人忌諱他對兄弟的殘忍手段。

雖然玄武門之變他大獲全勝,但也落了個弒兄逼父的千古罵名。

而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在治理國家方面是十分擅長的,在他的統治下,全國呈現出一片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的景象。

不想開闊疆土的皇帝不是一個好外交官,李世民切切實實地做到了。

他積極的平定四夷,對待少數民族也是猶如親生子,爲了更好的同其它國家友好交往,他不斷地加強對西域等地的管轄。

在外交上做到了與鄰國保持友好關係,並不斷地積極交流。

當時大唐的疆土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漢宣帝之時,也是羨煞旁“國”了。

李世民在君臣之道上也有一番獨特的做法,不同於前朝。

李世民認爲君臣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懼怕“上級”。

他讓大臣們廣開言路,鼓勵他們大膽進諫,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比皇帝一人侃侃而談強多了。

想說啥就說啥,不要擔心他不贊同或者發脾氣,能夠知道他們的想法,也讓李世民更好地瞭解他們每個人。

這樣也有利於減少相互之間的猜忌,做朋友總比做上司強啊,君臣之間有了隔閡那還怎麼治理好國家呢?

在用人方面,李世民更是做到了真正的“知人善用”,不看出身,只要你有才能,就來大膽地展示自己吧!

他的身邊除了人稱“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有長孫無忌、楊師道,而最讓人嘖嘖稱歎的還是魏徵了。

魏徵就是魏徵,也就是衆所周知——李世民的鏡子,李世民能夠重用魏徵着實令人稱奇。

魏徵早先是一名道士,而最敏感的則是他曾經做過舊太子李建成的謀臣,甚至建議李建成去殺了李世民。

但李世民並沒有計較這些“身份”,他看中魏徵的才能,用人唯賢,其他的都是浮雲。

魏徵更是以敢於直言進諫而出名,這一點李世民和他還真是不謀而合。

他更是常常用“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來告誡李世民,倆人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做出了諸多的成績。

魏徵是個暴脾氣,每次向李世民進諫的時候,都是言辭激烈,且態度十分堅決,常常令李世民招架不住。

在《貞觀政要》上記載的關於魏徵的統計,他一生向李世民進行的諫諍有“數十餘萬言”。

後來魏徵去世,李世民悲痛欲絕,更是痛呼魏徵去世,他也少了一面鏡子。

除了重用魏徵,還有曾經是鐵匠的尉遲恭,李建成舊部的王珪和降將秦瓊,也紛紛受到重用。

這樣大氣的皇帝,歷史上怕是少有了吧,李世民在這方面還真是做得不錯。

他還十分重視清正廉潔,十分希望官員能夠廉潔,並常常派人去考察官員的吏治。

功過賞罰明確,直接提高了政府官員的辦事效率,中國歷史上官員貪污最少的便是貞觀時期。

李世民也是親身經歷着隋朝的滅亡和唐朝的建立,他知道大唐是依靠農民起義成功建立的國家。

他的內心深知農民力量的強大,農民階級是個不可忽視的羣體,他們是國之根本,在農民問題上,李世民很是重視。

隋朝的滅亡就是因爲沒有看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李世民跟下面的人開會時,沒事就會提一嘴隋煬帝這個反面教材,可謂是深深的印在每個人的心裏了。

李世民在全國厲行節約,輕蹈薄賦,又使老百姓們休養生息,漸漸地緩和了嚴重的階級矛盾,也穩定了社會的秩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提起老百姓,李世民常常說的就是這句話。

他本身患有氣疾,居住的宮殿有些潮溼,爲了不再勞民傷財,他一直拒絕再讓老百姓大興動土,便一直住在老地方。

而李世民做得遠遠不止這些,白居易有句詩爲“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就是來歌頌李世民的德政。

縱囚之約,千古美談

在公元628年的時候,爲崇尚節儉,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商議後,便下令將皇宮裏三千多名宮女遣散回家,讓她們出宮嫁人。

這個舉動讓全國爲之觸動,老百姓們因玄武門之變而對李世民產生的畏懼,也在逐漸地消解。

而真正讓人感嘆李世民以民爲本原則的事蹟,還是後來的“縱囚”典故。

公元632年,又到了秋懲冬刑的時候,李世民照例要審閱犯人的案卷,看看有沒有冤假錯案。

如果核查無誤的話,這些死囚犯就要真是定罪以接受懲罰了。

不看不知道,一查竟發現光死刑犯就有三百九十人,他的心裏大爲震驚。

在李世民的心裏,自己統治之下的大唐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了,可現在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犯死罪的人呢?

貞觀四年時,所有地方的死囚加起來還不到三十人,說明百姓的生活是十分安定的,可才兩年竟然就有了這麼多的死囚。

又看到種類繁多的懲罰措施,類似腰斬、車裂這樣殘酷的刑罰,李世民頓覺頭疼。

玄武門之變已經給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現在再這般行事,豈不是坐實了自己“殘暴”的面目了?

思及此他將殘酷的刑罰統統改爲了痛苦極少的斬首,可終究心有不甘,抱着疑惑他去了看押重犯的監獄裏。

監獄裏的死囚們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一個個都在放聲痛哭,明明知道哭也無濟於事,但還是藉此機會釋放內心的恐懼和悲哀。

他們對於來到監獄的李世民也沒有太多畏懼,看到李世民氣度不凡,也知道這是個非富即貴的達官貴人。

但他們對此並沒有什麼想法,都是要死的人了,還有什麼可在乎的呢?

李世民看到牢獄裏的諸多囚犯,眉頭深鎖,在這裏的囚犯都是犯了重大惡行的人,他們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的臉上卻沒有一絲自己想象的窮兇極惡。

他看向角落裏的一個老者問道:“這位老人家,請問你是犯了何事才被關押如此呢?”

老人擡起頭看向李世民,簡述了自己的事蹟。

他原本在當地的一戶地主家裏做幫工,已經幹了很多年了,也是兢兢業業,一點都沒有偷懶,誰成想後面就出事了。

自己有個孫女乖巧懂事,也長得比較漂亮,來地主家裏給自己送了一趟東西,誰知道就被他家不學無術的兒子看上了,要將自己孫女納爲小妾。

孫女不願意,他竟然要強取豪奪,將人關了起來,任憑他們苦苦哀求也無濟於事。

自己看不下去了,又去找他們理論,但是在爭執過程中,一個不小心竟然將他推到了地上。

而恰巧有一個鋒利的瓦片,刺入了他的腦袋,沒成想就這麼喪命了。

地主家報了官後,非說自己是故意殺人的,就將自己關押了起來。

李世民聽後說道:“殺了人確實是你的不對,這件事交給官府,自有仵作查明真相,還你一個公道。”

老人聽後哈哈大笑,說道:“公道?現在這世道哪裏有什麼公道?他們給了官府一筆錢,二話不說就將我定了罪,誰有錢誰就是‘公道’啊!”

聽到這話的李世民心中頓覺堵塞,沒等他說完,那老人家又繼續說道:“只可憐我那孫女,連我最後一面都見不到啊!”

李世民聽後沉思一番,又問了問其他的囚犯,大家衆說紛紜,但總的來說沒有幾個人是犯了十惡不赦的罪行,話已至此,李世民心中有了定論。

他問這些人:“我可以放你們回家一趟,但是我們來定個約定,你們回家去辦理一下未了的心願,明年的此時此刻,你們一定要再回來接受刑罰。”

沒等死囚們說話,刑部官員們便坐不住了,紛紛勸阻李世民,這都是將死之人了,何必爲了他們而犯險呢?

但李世民心意已決,就等着死囚們的回答,這時那個老人家說自己接受,並願意按時歸來,其他死囚們也紛紛點頭。

次日,在和朝中大臣們商議後,李世民下令將他們放走了,此事一出,全國上下議論紛紛,但李世民卻沒有絲毫的擔心。

到了約定之期,所有人都在觀望着,想看看這件事會不會如李世民所料,他們真的如約而至。

沒過多久,便看見浩浩蕩蕩的一個大隊伍都遠處走來,這都是去年約定的死囚,他們都按時回來了,完成了心願的他們都有說有笑的。

衆人都在震驚死囚們的守信時,官員一查說道,還少了一個人,這句話頓時如掉入油鍋裏的水滴一樣,炸開了窩。

剛說完便看見一個人一瘸一拐的過來了,原來他半路受了傷,來得晚了一些,這下人都全了,一個跑的都沒有。

李世民見狀很是高興,他對看着衆人說道:“你們都如約歸來,說明你們都是講誠信的人,既然這樣,那就赦免你們的罪行,你們都回家好好生活去吧。”

這件事也成了一樁美談,既讓近四百人回家好好過日子了,也洗刷了百姓們對李世民殘暴印象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了李世民帝王氣度下的智慧和勇氣,成就了“貞觀之治”與一代明君,可以說李世民這步險棋着實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