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父親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成爲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戎馬一生,英雄氣概,卻在對兒子繼承皇位的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結果,卻給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的皇位繼承,留下了很多複雜的問題。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八歲時被立爲太子,少年時的小太子聰明乖巧,李世民很是喜愛。長大後,太子性格逐漸變得叛逆,行爲偏激,竟然,喜歡上了突厥文化習俗。並且,還說突厥話,穿突厥服,行突厥禮,扮演突厥可汗,甚至,還異想天開,想去突厥當幹部。

史料記載:李承乾迷戀聲色,驕奢淫逸,搞同性之癖,還常常偷平民百姓的牛馬來燉煮... ...李世民對這個太子是越來越失望。更讓李世民不能容忍的是,太子李承乾居然想要謀反。所以,李承乾的墮落,讓李世民更加的喜歡上了魏王李泰。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第2張

結果,怕這個弟弟對太子地位有非分之想,爲保太子地位,李承乾開始謀劃着除掉弟弟。他培養刺客和勇士,勾結同黨,一心想刺殺弟弟,逼宮奪位。李承乾的陰謀很快就被揭穿了,圖謀造反,按律當誅,可是,李世民根本不忍心殺死自己的兒子,就徵求大臣的意見。

此時,有人建議李世民:既不失父愛又能讓兒子善終。李世民很是贊同,於是,李承乾被貶流放,雖然,失去了太子地位,但是,卻能苟且保命。很多人都說:李承乾的圖謀不軌,其實,跟李世民對李泰的偏愛也有很大關係。

話說,早期的李泰聰明好學,才華出衆,李世民甚是溺愛,李泰酷愛文學,李世民就支持他開設了文學館舍,吸引了很多有識之士。一天到晚進進出出的人很多,之後,李泰還主編了影響後世的《括地誌》,李世民便更加寵愛這個兒子了。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第3張

對於這個兒子,李世民每個月給他的生活費遠遠超過了前太子李承乾的,甚至,還關心到了李泰生活中的點滴之事,真可謂是無微不至。也可以說,正是這種過度的關心,讓李泰產生了一種誤覺,誤以爲李世民像是要把太子的位置傳給他,於是,李泰逐漸滋長了謀取皇位的野心。

李世民對兒子李泰的重視毫不誇張,有一次,李世民聽說有好些官員對李泰不夠尊重,非常生氣,就把這些官員都招來,說:“朕對自己的兒子們嚴加管教,讓他們時常保持低調,現在你們居然不尊重他們,你們要放縱他們,朕還怕收拾不了你們?”

官員們嚇得都不敢支聲,此時,只有大臣魏徵直言不諱,認爲:大臣們都很尊重禮儀,也很禮待魏王,那種只要求大臣尊重皇子,皇子不尊重大臣的制度是不需要效仿的。李世民無話可說,才表面上承認自己私心太重了。

可以說,李世民立了李承乾爲太子,卻又對李泰寵愛有加,此時,他的態度讓衆人猜疑。甚至,在禮遇自己兒子的問題上,對大臣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萬一皇太子有什麼變故,其他兒子也會成爲你們的主人,怎敢不尊重他們呢?”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李世民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一直猶猶豫豫,態度模糊。在王位世襲的年代,這種態度會潛伏很大的政治危機。

公元642年,大臣褚遂良向李世民表明: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明確太子人選。李世民這才讓大臣魏徵做了太子李承乾的老師,以消除大家的猜疑。表面上態度明確,但是,還是晚了,李承乾最終失去了太子的地位,被貶爲了庶民。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第4張

李承乾被貶後,李泰就成爲了太子的最合適的人選。

由於,李世民的過分溺愛,李泰急於想成爲太子,就時常向李世民迎合討好,還暗中來削弱弟弟李治的威脅。最終,這個陰謀讓李世民終於清醒了,立李泰爲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將會處境危險,最後,不得不忍痛割愛廢掉李泰。

看到愛子們爲爭奪皇位醜態畢露,李世民倍感失落,他在大臣們面前故作自殺狀。長孫無忌趕緊相扶並問:“陛下想立誰爲太子?”李世民說:“李治。”接着又問:“對李治做太子大家有什麼看法?”長孫無忌答道:“李治仁厚孝順,大家都願意歸順他,不信可問問大臣們。”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第5張

其實,在這關鍵時刻,大臣們誰都不敢發言。李世民感覺立李治爲太子是最明智的選擇。李治生性仁善,尊敬兄長,立爲太子,三個兒子就都能保全性命,安然無恙地活着終老。所以,李世民讓長孫無忌配合演的這一出,只不過是做給天下人看。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斷的事,結果,害大唐基業動盪300年 第6張

李治被立爲太子後,李世民又猶豫:是不是讓李恪代替李治更合適。李恪文武兼備,英明果斷,很有帝王之相,雖然,最後沒有選擇了李恪,但卻埋下了深深的政治隱患。唐高宗李治即位後,長孫無忌以“房遺愛謀反案”殺害了對他構成很大威脅的吳王李恪。

所謂的“房遺愛謀反”事件指房遺愛(房玄齡次子)和妻子高陽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陰謀發動的宮廷政變。高宗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藉此機會將吳王李恪也牽連進來,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殺。

李世民對皇位繼承問題上的優柔寡斷,最終,給大唐王朝帶來了許多政治上的殘殺爭鬥,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