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周世宗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他爲何還造反?

周世宗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他爲何還造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世宗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他爲何還造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周世宗柴榮對於趙匡胤,確實有知遇之恩,而且不是一般的知遇,因爲柴榮讓趙匡胤由一個小將變成了掌管禁軍的最高長官:殿前司都點檢。這個都點檢比任何一個後周其他武將的職務更高、地位更重要、權力更顯赫,柴榮待趙匡胤這個部下,確實不薄。

周世宗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他爲何還造反?

當初,後漢樞密使郭威通過兵變,取代了後漢,建立了後周。當時,趙匡胤很年輕,才25歲,官職也低,不過是任禁軍東西班行首,即郭威的侍衛,後任滑州副指揮,低級軍官。郭威去世後,他的妻侄柴榮繼位,是爲周世宗,這時,趙匡胤也不過是開封府的馬直軍使,仍是低級軍官。

柴榮當了皇帝后,趙匡胤才步步高昇。我們可以從一個時間表來看看趙匡胤在柴榮手裏,升得多快:公元954年,柴榮繼位,趙匡胤由開封府馬直軍使,升任柴榮的侍衛親軍將領。當年3月,北漢聯合遼國攻打後周,剛剛登上皇位的柴榮御駕親征,趙匡胤隨從,兩軍在高平(今山西高平)激戰,因爲當時後周的先鋒樊愛能臨陣脫逃,戰局於後周不利。

在這種危機情況下,趙匡胤和張永德二人率4千親兵,拼死保護柴榮,趙匡胤在激戰中被箭射傷,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還是血戰不止,後來後周援軍趕來,擊潰了漢遼聯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仗,趙匡胤因救駕之功,迅速升爲殿前司都虞候,不久升殿前司都指揮使,柴榮此時已將趙匡胤視爲心腹愛將。

959年6月,柴榮因病去世,傳位於兒子柴宗訓。柴榮臨終前,曾作過專門的後事安排,文交給範質,武交給趙匡胤,一方面委託宰相範質爲顧命大臣,處理自己的後事,輔佐年僅7歲的柴宗訓,另一方面,提拔趙匡胤爲殿前司都點檢,讓他當上了禁軍最高長官,負責京城安全。所以,柴榮去世後,京城衛戍部隊爲趙匡胤所掌握。

儘管柴榮對趙匡胤恩重如山,但他還是兵變了。個人覺得,趙匡胤兵變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自己想當皇帝。五代時期的武將,沒有不想當皇帝的,正如不想當將軍的人不是好將軍;二是皇位易奪。柴榮去世,留下孤兒寡母,奪權輕而易舉;三是形勢所迫。當時後周的周邊,可謂列強環伺,北有遼國和北漢,虎視眈眈。南邊還有南唐、吳越、湖南等,西邊還有後蜀。後周居中原之中心,隨時可能遭受四面八方來的攻擊,如果孤兒寡母當國,後周是相當危險的,與其等着周邊的國家主動進攻,不如自己奪權,人家還不敢輕易發兵。

不過,趙匡胤兵變,與其他武將奪權不同的是,他不是用血腥手段,他奪權後,對柴榮皇后和柴氏子孫作了妥善安置,並在太廟寢殿立“誓碑”,要求自己的後代善待柴氏家人,也算是感恩之舉。

所以,縱觀趙匡胤兵變過程中的作爲,這種兵變有利於中原王朝的穩定,有利於進一步統一,有利於結束五代亂局,有利於老百姓休養生息,至於個人之間作爲的道德評價,那只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對於國家民族而言,所佔分量並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