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夷陵之戰的規模如何?爲何能位居三國“三大戰役”呢?

夷陵之戰的規模如何?爲何能位居三國“三大戰役”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戰役,史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時期發生過許多戰爭,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三大戰役,分別爲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不少人對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入選沒有疑惑,唯獨對夷陵之戰的入選表示不解。論規模,它不如渭南之戰和石亭之戰,論意義,三國版本定型貌似是襄樊之戰。那麼,夷陵之戰爲什麼能位居三國三大戰役呢?

官渡之戰,袁紹一方投入兵力約11萬,曹操一方投入兵力約2萬,結果曹操以弱勝強。此戰之後,雖然袁紹的地盤還在,兵力也不比曹操少,但是整個陣營的“心氣”散了,只剩下被動防禦,等着曹操打過來。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從此掌握了天下戰略進攻的主動權。

夷陵之戰的規模如何?爲何能位居三國“三大戰役”呢?

赤壁之戰,曹操一方投入兵力約20多萬,孫劉聯軍投入兵力約5萬,結果孫劉聯軍以弱勝強。此戰之後,曹操雖然依然佔據襄樊,保持隨時南下荊州的可能,而且總兵力比孫劉兩家要多,可是再無跨江作戰的能力和信心。這場戰爭讓曹操暫時放棄了一統天下的設想,三國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渭南之戰,馬超等關中聯軍投入兵力約10萬,曹操一方投入兵力近10萬,結果以曹操取勝告終。此戰讓曹操史記掌握了關中,爲進軍漢中和西涼掃清了障礙;

石亭之戰,曹休一方投入兵力10萬,陸遜一方投入兵力約6萬,結果陸遜以弱勝強。此戰讓魏國滅吳計劃受阻,孫權次年稱帝;

襄樊之戰,關羽一方投入兵力約3萬,曹操投入5萬,孫權投入數萬,結果以關羽失敗告終,此戰導致蜀漢失去荊州,孫劉聯盟破裂。

夷陵之戰的規模如何?爲何能位居三國“三大戰役”呢? 第2張

夷陵之戰,劉備一方投入兵力約5萬,孫權一方投入兵力約5萬,兩方實力相當,戰爭結果以劉備全軍覆滅告終。不論是從投入兵力對比還是戰場橫跨幅度來說,並不能和渭南之戰、石亭之戰等相比,之所以能被列爲三大戰役之一,根本原因在於它對後續的影響力。

劉備佔得益州後,孫權趁機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當劉備率軍迎戰東吳時,曹操又奪下了漢中,因此孫劉兩家再次議和。當劉備趕走曹操佔據漢中後,實現了諸葛亮兩路出擊中原的戰略目標,從整個態勢來看,劉備處於主動進攻的一方。所以在漢獻帝在世的情況下,劉備高調地自稱“漢中王”。

赤壁之戰後,雖然孫權數次北上進攻合肥和壽春,但是因爲各種原因,始終都沒有作爲,結果都是騷擾性質。關羽發動的樊城之戰,差點嚇得曹操遷都,雖然戰役失敗了,但更堅定了劉備兩路北上中原的信心,因此親征東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奪得荊州。而夷陵之戰的失敗,讓劉備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此後諸侯亮數次北伐,之所以沒有選擇進攻長安,而是選擇穩妥的“平取隴右”策略,究其原因是受到夷陵之戰失敗的影響。夷陵之戰還有另外一個後續影響,它讓蜀漢和東吳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誰也沒能力獨自抗衡魏國,否則兩國皆亡,這也促成吳蜀再次結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