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邦與關中百姓的“約法三章”,成爲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劉邦與關中百姓的“約法三章”,成爲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西漢開國皇帝,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楚漢之戰持續了四年,最終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立西漢而告終。爲什麼項羽會失敗?原因有很多,有的說項羽不會用人,不愛聽意見又吝於封賜;又有的說劉邦海納百川,只要說得有道理,他都會聽。其實,影響戰局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劉邦曾經許諾的“約法三章”。

秦朝末年,以楚懷王爲代表的六國舊貴族勢力,兵分兩路向咸陽發起進攻,並許諾,先破秦入咸陽者爲王。北路是以項羽爲代表的諸侯聯軍,南路是以劉邦爲首的反秦義軍。北路軍雖然有四十多萬,但是遇到了秦國主力軍的阻擊。南路軍雖然僅有八千人,卻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戰鬥就兵臨咸陽城,而且兵力還擴張到了兩萬。

劉邦與關中百姓的“約法三章”,成爲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項羽雖然在鉅鹿之戰擊敗秦軍主力,降服了章邯部,但依然晚於劉邦。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率先抵達霸上,秦王子嬰獻上皇帝玉璽,並率百官投降。從普通平民一躍成爲封地藩王,劉邦得意之極,進入咸陽城後就以關中王自居。到了秦王宮殿,看到無數的寶物和數以千計的美女,劉邦心動了,打算就在這裏住下來。

樊噲覺得咸陽纔剛剛佔據,不宜住在秦王宮,以免惹出事端,可是劉邦沒有聽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諫,劉邦才退回霸上。《史記》有記載,“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爲了穩定關中秦人,劉邦把各縣的父老和豪傑都召集起來,與他們訂立了盟約,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處刑,盜竊者要判罪。

內容雖然簡單,但是效果很不錯,當時天下大亂,殺人盜竊之事時有發生。“約法三章”不是律法,只是一種承諾,卻起到收復人心的效果。主要是劉邦選擇拋棄秦朝宗室和大臣,接受秦地的父老和豪傑,這些人雖然地位不高,但是生活在基層,對劉邦收攏民心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秦地百姓紛紛拿出牛羊酒肉來犒勞士兵,希望劉邦在秦地做關中王。

劉邦與關中百姓的“約法三章”,成爲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2張

“約法三章”的直接好處是大量秦人加入軍隊,劉邦進入咸陽才兩萬人,當項羽入關後,他已經擁兵十萬。如果劉邦依然只是兩萬人馬,鴻門宴可能會是另一種結局。公元前205年,劉邦趁着項羽在齊國作戰,率軍向三秦之地發起進攻,短短一年時間就平定了章邯、司馬欣、董翳。這固然離不開張良、樊噲等人的功勞,但是秦國百姓的支持卻是最大的。

四年的楚漢之戰,關中之地一直是劉邦的大本營,這裏產出的糧食支撐着漢軍。到了後期,雖然劉邦的軍隊兵源混雜,七國人都有,可是關中秦人才是嫡系。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將都城定在長安(秦朝時的咸陽),就是因爲關中人的支持。所以說,劉邦的“約法三章”,不僅打敗了項羽,還奠定了大漢四百年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