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構前期後期的差別怎麼那麼大?

趙構前期後期的差別怎麼那麼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構前期後期的差別怎麼那麼大?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差別大嗎?不大吧?趙構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投機主義者、利己主義者。做皇子的時候如此,當了皇帝也是如此。

趙構前期後期的差別怎麼那麼大?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兒子。趙佶的兒子中,出色的非常多。有的善書,有的善畫,有的過目不忘,有的精通音律。傳說鄆王趙楷曾化名參加科舉考試,一舉考中狀元。

在這些出色的兄弟們之中,長子趙桓,九子趙構,都是不那麼出色的:本人也不夠優秀,生母也不太得寵。

咱們先不說宋欽宗趙桓,只說趙構。在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他就曾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短期爲人質。做人質當然是有風險的,不過“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他又篤定宋室不敢激怒金軍,所以他要冒的風險其實不大。

順便插一句:他的母親在宋徽宗一朝都沒有封妃。但是他甘願充當人質,他的大哥趙桓(這時已經做了皇帝)過意不去,才封趙構生母韋氏爲妃。這位韋妃,就是後來被羈留金國多年、受盡屈辱與折磨、回到宋朝後又活了二十年的韋太后。

靖康元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侵,趙構再次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如果這次去了,恐怕是回不來的。但是在途中,他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

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趙桓遙命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史·本紀》稱趙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趙構陽奉陰違,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甘於冒險充當人質和求和使者,是爲了博取個人利益;滯留途中,是爲了避免危險;被封爲大元帥了,卻不肯移師勤王,也不拒險死守,卻跑到大名、又跑到山東,這挾兵自重、培植個人勢力的打算,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靖康之變的時候,在東京的所有皇子宗室都被俘虜,趙構因爲遠離京城而逃過一劫。在全國軍民自發地反抗金軍的鬥爭中,趙構也不敢英勇對敵,反而越跑越遠——他很清楚,作爲皇室碩果僅存的唯一皇子,自己是天下民衆之所望。只要保全自己,就能成爲大宋不可替代的旗幟與象徵。

就是在南宋建立之後,趙構也不敢與金兵硬抗。他一邊提拔了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將領,去前線阻擋金軍南下的腳步,一邊又和金國談判,不惜喪權辱國,只求一個和平。

有岳飛等人賣命,金軍就傷不到他本人;通過岳飛等人,取得了與金國談判的籌碼,他能就保全半壁江山、在“暖風薰得遊人醉”的杭州做太平天子。流血犧牲的是你們,享受尊崇地位與榮華富貴的是我。

這是趙構一貫的目標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