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漢中之戰爆發時,沒參戰的孫權在做什麼?

三國時期漢中之戰爆發時,沒參戰的孫權在做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中之戰是蜀國劉備與魏國曹操爲了爭奪漢中之地而發起的一場戰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雖然漢中之戰的影響力比不上三國三大戰役,也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但是,在這場戰役中,劉備和曹操兩大諸侯,可謂主力盡出,名將雲集。在漢中之戰中,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爲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三國時期漢中之戰爆發時,沒參戰的孫權在做什麼?

並且,對於漢中之戰來說,持續了兩年左右,這在漢末三國時期,無疑是一場歷時較長的戰役了。而這,自然給劉備的盟友孫權提供了可乘之機,比如趁機偷襲曹魏等。那麼,問題來了,漢中之戰時,劉備和曹操巔峯對決,那麼孫權當時在什麼呢?

首先,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之地的時候,孫權作爲劉備的盟友,不僅沒有趁機偷襲曹操,反而向曹操歸降,並做好偷襲荊州的準備。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中記載: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準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爲姻親。對此,在筆者看來,孫權之所以向曹操請求歸降,目的自然是避免自己兩面樹敵。因爲接下來偷襲荊州的行爲,無疑會導致孫劉聯盟的破裂。在孫劉聯盟破裂的基礎上,孫權不希望在和劉備交戰的時候,又遭到曹操的進攻。於是,孫權選擇提前向曹操歸降,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也有望在偷襲荊州時,獲得曹操一方的幫助和支持。

三國時期漢中之戰爆發時,沒參戰的孫權在做什麼? 第2張

當然,孫權之所以選擇向曹操歸降,也可能是因爲其感受到了前者的巨大壓力。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在漢中之戰爆發前,魏王曹操治兵完畢,遂再次興師伐吳,進至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孫權即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控濡須水與長江交匯處。在這場戰役中,由於呂蒙、蔣欽節度諸軍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也即東吳一方的實力比不上曹操,是憑藉着呂蒙等人的全力抵抗,這才化險爲夷的。

爲此,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孫權派遣都尉徐詳前往曹公營裏請降。在接受孫權的請降後,曹操引軍撤退。在曹操退兵後,孫權任命呂蒙爲左護軍,並從偏將軍升任到虎威將軍。等到魯肅去世,呂蒙代替魯肅爲都督,呂蒙初到陸口,便對關羽加倍殷勤,廣施恩義,和關羽結下友好關係。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魯肅去世後,呂蒙無疑在推進偷襲荊州這一計劃。

《三國志》中記載: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餘盡以屬蒙。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在魯肅去世後,孫權和呂蒙討論進攻曹魏徐州的計劃。對此,呂蒙表示,相對於攻打徐州,不如攻取關羽,佔據全部長江流域,形勢就會更加壯大。因此,在劉備和曹操展開漢中之戰的時候,孫權不僅向曹操歸降,還和呂蒙等人商議進攻荊州的計劃。正是在孫權的同意下,呂蒙表面上對關羽加倍殷勤,廣施恩義,和關羽結下友好關係,以此來迷惑關羽,降低關羽對東吳一方的防備。值得注意的是,從關羽後來的表現來看,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東吳,也即疏於防備,成爲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重要原因。

三國時期漢中之戰爆發時,沒參戰的孫權在做什麼? 第3張

最後,那麼,問題來了,相對於背叛孫劉聯盟,謀劃攻取荊州,孫權爲何不在漢中之戰時偷襲曹魏合肥呢?合肥位於長江邊上,是曹魏破壞東吳長江防線的重鎮,所以趁着曹操遠征漢中的時候攻下合肥,也是對東吳極爲有利的事情,還不用揹負背叛孫劉聯盟的罵名。對此,在筆者看來,不是孫權不想,而是因爲在漢中之戰前,孫權已經在合肥之戰中吃到了敗仗。

公元215年,趁着曹操遠征漢中張魯的機會,孫權率領10萬大軍征討合肥。對於孫權進攻的時機,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也即曹操短時間難以回援合肥。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這場戰役中,孫權率領10萬大軍剛到合肥城外,便遭遇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遼的突襲,猛將陳武奮戰至死,孫權棄旗登山,方得以脫險;在撤軍時,孫權又再次遭遇了張遼的突襲,在呂蒙、淩統、甘寧等人拼死保護下,孫權蹴馬趨津,助鞭過橋,再度脫險。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合肥之戰,或者說是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大破孫權,給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於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爲流傳千古的典故。在此背景下,孫權自然不願意在同一個地方,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於是他調整策略,準備趁着漢中之戰時來偷襲關羽。不過,東吳偷襲關羽的時間,實際上已經是在漢中之戰結束後了。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地後,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這同樣給了孫權可乘之機,促使呂蒙得以成功偷襲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