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嗎?

揭祕: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將親筆撰寫的12篇賜給太子李治,告誡他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爲榜樣,千萬不能學我。李世民還給李治講述一個道理,即“立大志成中志,立中志成小志”。

緊接着,唐太宗列舉自己的過失,分別是“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

這些都是《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記載的,可見確有其事,但是這些會不會是唐太宗謙虛的說法呢,今天就來看看他的過失都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被稱爲千古一帝,他的確配得上這個讚譽。唐朝的繁榮讓人印象深刻、享譽世界,以至於人們常常忽略唐朝初期面臨的艱難局面,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也要被迫簽訂“渭水之盟”這樣屈辱的城下之盟,以此換取發展時間和喘息之機。

在唐太宗的治理下,一窮二白的唐朝歷經貞觀之治迅速崛起,國庫充實、百姓富足,周圍曾經覬覦唐朝的小國紛紛歸附稱臣,李世民的功績名留青史。

但是,縱觀唐太宗一生,他也犯下許多過失,尤其是在晚年時期,甚至有人用昏庸來形容。

唐太宗過失一:勞民傷財

縱觀封建王朝發展史,新興王朝能夠蓬勃向上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百姓安居樂業,朝廷政策上要採取輕徭薄賦的方針,唐朝能夠取得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離不開唐太宗的這個思想。

隨着唐朝逐漸繁榮富強,唐太宗也逐漸迷失自己的初心,忘記國富民強的根本,制定一系列勞民傷財的目標。

揭祕: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嗎?

首先是大肆建造宮殿,從貞觀十年開始,唐太宗修建宮殿的願望愈發強烈,並且當時他還進行震驚四座的解釋: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也就是說,唐太宗認爲老百姓沒有事可做的時候容易驕奢淫逸,如果給他們安排點活幹就容易驅使。

這樣的思想與唐太宗最初的治國理念顯然是相悖的,幸好有敢於犯顏直諫的魏徵,直到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徹底放飛自我,再無人敢約束。

貞觀21年,唐太宗感覺都城宮殿過於悶熱,詔令修建避暑聖地翠微宮,唐太宗在宮殿居住數十年都沒有如此熱,更爲關鍵的是耗資巨大的翠微宮建成後,唐太宗不喜歡,於是再修建了玉華宮。

唐太宗晚年時期,在長安、洛陽經常看到宮殿拔地而起,樓閣依山而建,史書記載“營造不已,公私勞費,殆不能堪”。

勞民傷財的行爲不僅僅體現在大肆修建宮殿上,還有發動戰爭上。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在歷史上,由此可見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揭祕:唐太宗晚年真的很昏庸嗎? 第2張

在唐朝建立之初,百姓恢復生產、國家集聚力量,通過戰爭逐漸收復失地、開疆拓土,比如唐朝先後滅掉東突厥和吐谷渾。唐朝威名遠播、四方來賀,唐太宗被尊稱爲天可汗。

後來,唐太宗執意遠征高句麗,詔令在江南十二州建造戰船,意圖帶兵親征,一舉蕩平高句麗。一生征戰無數的李世民在這裏栽了跟頭,舉國上下耗費不計其數的糧草,最終以失敗告終。

史書用“百姓頗有勞弊”來形容當時的社會,可見唐太宗一系列勞民傷財的政舉給社會和百姓帶來深重災難。

唐太宗過失二:君臣離心

如果給虛懷納諫的皇帝排名,唐太宗絕對名列前茅,凡是唐太宗行事決策有偏頗,魏徵都會上前勸諫,而唐太宗也能接受批評欣然改正,他與諫臣魏徵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話。

同樣是隨着唐朝國力強盛後,唐太宗虛心納諫的好品質也逐漸消失,在魏徵死後,唐太宗身邊的大臣們幾乎沒有人敢說真話,從諫如流的現象就更加不可能了。

一次,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最近我有什麼過失嗎”,長孫無忌等人全部回答“陛下沒有過失”,反而是年紀輕輕的妃嬪直言唐太宗的過失。

從這件事可以發現,唐太宗並不是沒有過失,而是沒有敢提出來,這是環境氛圍所致,並不是衆位大臣沒有發現過失。

君臣離心的現象不僅表現在唐太宗對諫言的態度,也表現在對親信下屬的信任態度。

在事業上升期,唐太宗與大臣們可謂是推心置腹,比如尉遲敬德曾經打了李道宗,唐太宗當面警告尉遲敬德“我現在知道劉邦爲什麼要殺功臣了,因爲功臣不守法呀”。

在唐太宗晚年時期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李君羨,他曾跟隨李世民大戰宋金剛、王世充等人,在與竇建德、劉黑闥的戰鬥中也表現極爲突出,李世民曾稱讚他“李君羨如此勇猛,強虜何足憂慮”。

唐太宗心中有陰影,極爲重視玄武門的控制權,而李君羨就負責駐守玄武門,由此可見唐太宗對他的信任程度。後來,民間傳言“女主武氏有天下”,李君羨全家慘遭抄沒。

從唐太宗在位前後的對比可以發現,唐太宗與臣子之間的關係距離逐漸剝離,再也沒有真正的信任和兄弟情深。

唐太宗過失三:縱慾享樂

貞觀十年,自從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對於酒色的貪戀程度日漸增長,從各地蒐羅絕色美女進入後宮,而後來的武則天就是因國色天香出名被納入後宮,並被賜予“才人”稱號。

唐太宗被後世詬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玄武門之變,狠心殺死兄弟手足,而他們的妻子也被唐太宗納爲妃嬪,比如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廬江王的妻子等等。

晚年的唐太宗對酒也極度癡迷,經常通宵舉辦酒宴,喝的酩酊大醉,這樣的生活方式對太宗身體產生極爲不利的影響,可能導致他51歲就駕崩歸西。

唐太宗晚年對巡遊打獵也興趣極高,途中當然少不了酒宴美色,民間對英明太宗也積怨頗深。貞觀15年,曾發生羽林軍譁變事件,史書記載“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最終這些寫全部被處死。

縱觀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天賦,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欣欣向榮。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卻有很多過失的地方。

究其原因,唐太宗始終也未能免俗,在取得成就後信心倍增,日漸膨脹起來,面對別人的諫言也無動於衷,好大喜功情緒不斷滋生,對自身的剋制也逐漸喪失。

歷史上被讚譽無數的帝王在晚年都不能做到始終如一,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康熙等等,他們的晚年都犯下大錯,無一倖免,這對於今天來說也極具思考意義。

對於這些帝王的行爲也要給予一定的理解,人到晚年時會受到很多思想的影響,尤其是皇帝,比如唐太宗經歷過齊王謀反、太子謀反、魏王奪嫡一系列事件後心性發生很大改變,直接影響後來對待朝臣朝政的態度。

回頭來看,唐太宗能夠成爲千古一帝,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位是賢內助長孫皇后,另一位是真朋友魏徵。長孫皇后是一位奇女子,她對唐太宗勸諫幫助非常大,能夠制止其殺戮之心,維護朝廷忠良。

貞觀10年,長孫皇后去世;貞觀17年,魏徵去世。他們兩位的去世直接導致唐太宗受到的約束變小,在權力巔峯的皇帝很難受到其他人的限制,自然就會爲所欲爲,再也沒有“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