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晚年的唐玄宗真的很糊塗嗎?

揭祕:晚年的唐玄宗真的很糊塗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是唐朝歷史上一位功與過都非常突出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臣,開啓了中國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可到了在位後期,他留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荒於政務,沉迷酒色,寵信奸臣。結果一場“安史之亂”將盛唐迅速拖入了深淵,唐玄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留下了晚節不保的遺憾。那麼問題來了,唐玄宗晚年真的那麼昏庸嗎?一位絕頂聰明的帝王,怎麼到了後期突然就變得稀裏糊塗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揭祕:晚年的唐玄宗真的很糊塗嗎?

想要解讀晚年的唐玄宗,最直接的資料自然是《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這幾部大名鼎鼎的史書。《舊唐書》成書於945年,其中在756年(唐玄宗在這一年退位)以前的內容主要轉載了唐代史官柳芳所編著的唐朝國史。《新唐書》成書於1060年,主要補充了唐代的一些逸聞軼事。《資治通鑑》成書於1085年,書中對唐朝歷史進行了重新整理和鑑別,不過此時離唐朝滅亡已相隔了近兩百年,許多材料都已失散。因此,《舊唐書》中的內容就成了研究唐朝歷史的第一手材料。

756年,安祿山率叛軍佔領長安,唐朝前幾位皇帝的《起居注》(專用於記錄帝王的日常言行)、《實錄》等資料都被付之一炬。這場浩劫後倖存下來的唯一一部主要記載是史官韋述編著的國史稿,裏面收錄了大量唐玄宗在位期間的內容。

韋述去世後,唐肅宗(唐玄宗之子)任命柳芳續編唐朝國史,然而這份工作對柳芳來說難度出乎意料的大。首先是大量材料已經遺失,許多內容難以考證;其次是韋述編著的國史稿中有大量內容對唐玄宗執政時期的成就充滿讚譽,可是唐肅宗是通過公然篡位坐上了皇帝寶座,他需要把父親在位後期描述成是因行爲不當而造成了國難,以便爲自己的篡位提供道義上的理由。

揭祕:晚年的唐玄宗真的很糊塗嗎? 第2張

柳芳接替韋述的工作後,在原有國史稿的基礎上繼續編著。當柳芳在760年將編著的唐朝國史上呈給唐肅宗過目的時候,他遭到了嚴詞批評,並被貶官到黔中(今貴州地區)。夜讀史書認爲這必然和國史中對唐玄宗的評價過於正面有關。

之後,唐肅宗又命於休烈和令狐峘對柳芳編著的唐朝國史進行修訂。後來《舊唐書》大量吸收了這個版本的唐朝國史,所以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涇渭分明的“兩個”唐玄宗。在741年之前,唐玄宗銳意進取,史書中對他的記載一般都是頌揚;在741年之後,唐玄宗給人的感覺就是突然變得稀裏糊塗,尤其到了他執政最後幾年,幾乎是幹什麼錯什麼,好端端一個大唐盛世就這樣毀在他的手裏。

然而這種結論又有許多充滿疑惑的地方。比如唐玄宗晚年寵信奸臣李林甫,因而導致朝綱敗壞,爲“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然而在深入解讀李林甫這個人物的時候,許多人會發現,李林甫其實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大臣,唐玄宗統治時期許多重大而有價值的制度設計與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擔任宰相期間完成的。如果你是唐玄宗,你會放棄一個精明幹練,能爲帝國排憂解難的宰相,而去重用一個只知道仁義道德,卻什麼實際事務都不會處理的宰相嗎?

再比如在“安史之亂”前期,唐玄宗強令哥舒翰率唐軍主力與安祿山的叛軍決戰,結果導致全軍覆沒,“安史之亂”這才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這是史書中關於唐玄宗晚年糊塗的又一樁鐵證。然而從客觀方面來看,當時哥舒翰手裏有20萬軍隊,其中超過一半都是隴右、河西、朔方等藩鎮彙集的精銳邊防軍。而叛軍總兵力不足10萬。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仍不敢出戰,帝王的權威、朝廷的顏面何存?至於後來的慘敗,很大程度上是哥舒翰指揮出現重大失誤造成的,把“黑鍋”全扣到唐玄宗頭上,其實是一件挺冤的事情。

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認爲,無論是柳芳編著的唐朝國史,還是於休烈、令狐峘後來的修訂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肅宗個人意志的影響。唐肅宗爲了證明自己奪位的合法性,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抹黑唐玄宗。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安史之亂”前後究竟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現有唐朝史料中反應出來未必就是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