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古代明清兩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什麼?爲何是白銀?

在古代明清兩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什麼?爲何是白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銀兩銀兩,指中國舊時以銀錠爲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中國歷史上雖有很悠久的用銀淵源,但在西漢及以前,白銀並非是流通的貨幣,而多作於工藝品和首飾方面的用途。到了東漢以後,市面上偶爾可以看到白銀作爲支付貨幣,但一直到明代中後期民間纔開始廣泛使用白銀。

於是,嘉慶年間明穆宗政府直接以法權的形式取消了百姓用銀禁令,肯定了白銀的合法貨幣地位。到了萬歷年間,張居正在大明境內推行“一條鞭法”,將全國各州縣的徭役、田賦等統一折合爲白銀賦稅進行徵收。至此,白銀貨幣化的標誌就開始了。

對此,可能很多人會奇怪,上千年時間白銀都未作爲合法貨幣使用,爲何到了明朝白銀才成爲主流貨幣呢?

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對於紙幣來說,白銀的穩定性非常不錯。

一、紙幣氾濫,白銀穩定

春秋戰國時期和秦漢以前,中國貨幣制度勉強可以說是金錢平行本位制度,但因金產量非常稀少的緣故,直接以金作爲貨幣流通定然缺乏持續的供給能力。到宋以前,實施的是錢帛平行本位制度,但帛作爲實物來說,流通性是相當差的。

於是,在北宋天聖元年,宋仁宗就將川蜀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的票據交子收歸國有,並改名爲錢引。至此,紙幣開始成爲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貨幣之一。

然而,直至南宋滅亡之時,有兩百五十多年曆史的紙幣發行,卻因爲制度上的缺乏,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時有發生。兩百五十餘年的時間內,紙幣發行次數多達二十餘次,然而每次都會嚴重貶值,甚至會惡性膨脹。

在古代明清兩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什麼?爲何是白銀?

南宋紹興二十四年,金朝也開始發行紙幣,八十年之後金朝滅亡之時,結果同樣是嚴重貶值、惡性通脹。而元朝也是從建立到滅亡期間,同樣以發行紙幣作爲市場流通貨幣,但同樣沒能逃脫惡性膨脹的結果。

明朝洪武七年,官方設立了寶鈔提舉司機構,次年三月,通過立法的方式開始發行“大明通行寶鈔”。紙幣發行指出,每鈔價值一千文,即一貫,同樣價值爲銀一兩,而寶鈔每四貫值金一兩。

在最初的十來年間,寶鈔還比較穩定。但隨後爲了緩解財政危機,明洪武十八年的時候,朝廷增發寶鈔三千萬貫,五年之後,再度增發寶鈔七千五百萬貫。如此一來,致使紙幣兌金銀銅幣大幅度貶值。

一開始,一貫寶鈔可以兌換一千文銅錢或一兩白銀,但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前後,民間重錢輕鈔,每貫寶鈔只能兌換銅錢一百六十文。到了成化年間,每貫寶鈔只能兌換銅錢一文,通貨膨脹達到了嚇人的一千倍。

由此可見,正是因爲紙幣氾濫的同時,白銀在流通市場上表現的足夠穩定,導致白銀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幅低提升,而這也正是白銀能在明清兩代成爲主流貨幣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可能有些人覺得奇怪,若是論穩定性的話,那麼銅錢就一直足夠穩定,那爲什麼還要將白銀推出市場作爲主要流通貨幣呢?

其實,這除了跟白銀相對穩定來說,還跟市場繁榮和商品經濟發展需求有一定的關係。

二、發展需求

衆所周知,宋代應該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富裕”的一個朝代。這說明自宋代至元明清時期,國家開始注重商品經濟的發展了。因而,在客觀上來講,市場越是繁榮,商品經濟越是發展,同時隨着長途貿易的發展,一種便於攜帶,並且面額較大的貨幣就必須出現了。

也就是說,銅錢雖然足夠穩定,但是它面額較小,一旦需要進行長途大宗交易的話,銅錢就無法滿足當下的需求了。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紙幣就出現了。然而紙幣雖然能夠滿足一切需求,但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因爲發行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紙幣非常容易濫發,從而引發極爲嚴重的惡性膨脹後果。

如此一來,白銀這種價值較大,同時又相對於銅錢來說易於攜帶的貴金屬就成了市場上的“剛需”。正因如此,百姓在對紙幣失去信心之際,白銀便成了保值貨幣。

明洪武年間,由於經歷了元朝通貨膨脹的肆虐,洪武帝開始注重商業發展,將穩定物價作爲施政方案之一。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隨後在明穆宗時期,官方取消了白銀禁令,使白銀和銅錢一樣成爲市場主要流通貨幣。

在古代明清兩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什麼?爲何是白銀? 第2張

明中後期,江南各地出現了專門的商業買賣市鎮,並且逐年發展逐年增多,到了清順治年間,江南市鎮數量估計增加了近三倍之多。

爲了滿足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紙幣已然失去“信用”的情況下,白銀自然而然就成爲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了。

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促使白銀成爲明清兩代的主要流通貨幣嗎?

實際上,除了市場繁榮和商品經濟發展需求之外,白銀自國外的大幅度流入也是另外一個成爲主要流通貨幣的重要原因。

三、大幅度流入

隨着紙幣的泛濫從而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之後,白銀就逐漸取而代之,成爲百姓歡迎的流通貨幣。然而,若是白銀的原材料如銅幣一樣缺乏的話,那麼白銀同樣不可能成爲市場上的主要流通貨幣。

因此,即便在鄭和下西洋時期,明朝政府國庫中的白銀和後續纔開的大量白銀依然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但它能成爲主要流通貨幣,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市場繁榮之下的國外白銀流入。

因爲明朝自中後期以來,就逐漸成爲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因鄭和下西洋的緣故,明朝可以說是打開了發展經濟的世界大門。又因絲織品、瓷器、棉布、茶葉等中國商品具有極高的價值,使得外國商人對其趨之若鶩。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國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正是因爲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一些商品極受歡迎,又因物美價廉的緣故,使得衆多外國商人紛紛使用白銀進行購買。如此一來,明清兩代國內的白銀巨大需求,加上白銀的大幅度流入,使得白銀成爲市場主要流通貨幣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另外,要說明的是,明弘治年間,國內白銀和金子兌換比例是六比一,而歐洲是十二比一,日本爲十比一。於是,歐洲和日本爲了套利,在利益的驅使下,大量白銀被運往中國。如此一來,進一步刺激了白銀市場的繁榮。

在古代明清兩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什麼?爲何是白銀? 第3張

綜上所述,明清兩代之所以能夠以白銀作爲主要流通貨幣,究其根本,就是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了。

結語:

明代以後的商品經濟發展,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後長途貿易的大力發展,在客觀上推動了白銀和紙幣的流通使用。然而正如前朝紙幣會嚴重氾濫一樣,明朝的紙幣同樣沒能穩定的發行流通下去。如此,更進一步推動朝廷執行“一條鞭法”,將白銀列爲主要流通貨幣。

同樣,大量的白銀從國外流入,使得白銀巨量需求能夠被滿足。如此一來,白銀才能成爲明代的主要流通貨幣。到了清朝時期同樣也是如此,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催使白銀成爲主要流通貨幣,但自從清政府腐朽沒落及鴉片流入之後,國內的巨量白銀又迅速流失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