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白銀產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我國考古學者從出土的春秋時代的青銅器當中就發現鑲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銀錯”(一種用金、銀絲鑲嵌的圖案)。從漢代古墓中出土的銀器已經十分精美。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在古代,銀的最大用處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到了明朝時期,自“一條鞭法”頒佈以來,“銀”這種貨幣在中國的地位飆升。到了明朝末期,國庫中的日常收支基本以白銀爲主,銅錢爲輔。據悉,當時銅錢在收支中的佔比,甚至,不超過白銀的千分之一,由此可見,當時的白銀已覆蓋了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

明末一位造訪過中國的洋神父,在回憶錄中如此說道:“在中國每個人都會隨身攜帶一把鋼鐵製的小剪刀,在買東西時根據貨物的價值將攜帶的銀兩剪成對應的大小,再用秤來稱量剪下來的部分。中國人在這樣做時已相當熟稔,在稱量小重量的銀兩時,他們甚至能做到僅剪一次,便準確地剪取對應的重量。”

這位外國人還記載了一個不爲人知的民俗:“當時,就連中國小孩都能精準地目測出銀兩的重量,人們在外出時往往會隨身攜帶一個裝滿蠟塊的銅鈴,在交易時用蠟來收集那些剪下來的銀碎屑。當蠟塊裏積累的碎屑足夠時,他們會將蠟塊用火燒光,這樣就能將銀屑全部回收,再次投入使用了。”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第2張

正所謂“天下熙熙爲李而來,天下攘攘爲利而往”,人的生活總是離不開貨幣。翻開明朝時期的各種民俗作品,隨處可見關於“銀兩”的文字。

萬曆時期的張應俞,根據親身經歷編寫了一部防止上當受騙的作品《杜騙新書》,這部書中用八十多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向人們展示了當時騙子們慣用的騙術。據統計,這本書中的案例裏有九成都與銀兩有關。

在明朝乃至清朝的民俗小說中,也出現了大量關於使用白銀詐騙的橋段。例如,在《初刻拍案驚奇》這部作品裏,就出現了一個擅長使用“九還丹”製作假冒白銀的騙子。顯然,在十六世紀以後,白銀已經成爲中國流通最廣的貨幣,它的影子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的社會結構》中,英國史學家羅斯認爲,十六世紀下半葉歐洲貨幣出現了轉變,這種轉變是爲了讓商業交換變得更加便利自由、流通性更廣。巧合的是,類似的轉變同樣發生於十六世紀下半葉的中國。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第3張

那麼,這種轉變對於明朝經濟來說是利是弊呢?

白銀的盛行,讓人們在原本的自然經濟環境中獲得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也就是說,明朝時期的人們變得更加“物質化”,以白銀作爲交換成爲了一種嶄新的社會關係,這就讓原本人們的社會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相對於以“儒學之道”爲主題思想的中國人而言,流通量變得越來越大的白銀,直接粉碎了持續了上千年的舊社會秩序。簡單來說,明朝的社會情況就像是由靜謐的深冬,突然轉向了瘋狂而衝動的盛夏一樣,難免會有明朝人在其中迷失,無法自拔。

在《歙縣誌》這部作品中,作者用非常惋惜的口吻,闡述了事態的變遷。當年,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安逸生活,已經一去而不復返了,代替這種生存狀態的是“貿易紛紜,誅求刻核”。這一社會面貌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那自然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也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引發全新的社會問題,惡性循環。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第4張

從境外貿易引進的大量白銀,自然關乎着全球市場上的動態。

越來越大額的交易、越來越廣闊的市場,讓明朝對白銀的需求變得越來來越大。然而,事實擺在眼前,自宋朝開始,中國的銀礦年產量便逐年下降。

說到這,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從宋朝開始年均銀產量便呈減少趨勢,爲什麼中國人還要使用白銀作爲主體貨幣呢?數額如此龐大的白銀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答案很簡單,這些白銀都是境外輸入的。從史料上的描述來看,明朝時期的白銀均源於南美及日本。說到這,我們不妨來翻開一本被譽爲“中國十七世紀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這部作品裏出現了一幅名爲《倭國造銀錢圖》的文字插圖,上面生動地描繪了日本製造銀兩的全部過程,從開採、鑄造等一系列工藝均躍然紙上。

古代中國白銀產量那麼低 明朝時期白銀爲何大量流入 第5張

不過,筆者在寫今天的文章之前,特地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其它國家的記載,與我國的明史有較大出入。當時,人們所接觸到的白銀,並不是明人想象的那樣源於日本,絕大多數白銀產自墨西哥、祕魯這些地區。

參考資料:

【《歙縣誌》、《杜騙新書》、《天工開物》、《初刻拍案驚奇》、《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的社會結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