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孔子備受寵愛的學生,子路最後怎麼死的?

孔子備受寵愛的學生,子路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備受寵愛的學生,子路最後怎麼死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子路的死實際上是非常悲壯的,但同時又是一種近似迂腐的表現,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在當時禮崩樂壞的大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但從子路本人來看又是合乎情理的,他本身就具有俠義精神,雖然不能用“仗劍走天下的俠士”來形容他,但是他確實是勇武俠義的,又跟着孔子學習了那麼久,受“禮樂”薰陶日久,自然對“忠義”有自己的見解。

孔子備受寵愛的學生,子路最後怎麼死的?

子路比孔子小九歲,兩人之間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子路這個人在拜孔子爲師之前是非常勇武的,比較崇尚武力,心中有俠義,但並不怎麼看的上孔子的學問,不過他好學,因此從最初對孔子多有不敬到後來拜孔子爲老師,但是不變的是子路的直率性情,他仍舊常常和孔子爭論,仍舊有自己的堅持和底線。

比如在跟隨孔子到達衛國的時候,衛靈公的夫人南子要見孔子,最終孔子推脫不過就去見了南子,這件事其他的弟子並沒有說什麼,但是子路非常的不高興,這種不高興並不是藏着的,而是直接就對孔子表現了出來,於是有了這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子路在成爲孔子學生的同時,他也成爲孔子的保鏢,始終不離不棄的跟隨着孔子周遊列國,後來孔子回到了魯國,而子路在衛國做官,然後就遇到了衛國的那場動亂。

實際上,早在孔子帶着弟子們第一次到衛國的時候,衛國的內亂就已經有了端倪,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和太子蒯聵不和,南子干政,想另立太子,而蒯聵怕被廢掉,想除掉南子,兩人之間的矛盾大爆發是在公元前496年,蒯聵決定在拜見南子的時候將其除掉,只是他找了個豬隊友,最終刺殺不成不得不逃亡到了宋國,而衛靈公在公元前493年去世。

衛靈公去世後,南子遵從他的意願想讓公子郢來做國君,但是公子郢偏偏並不喜歡國君之位,然後建議南子讓蒯聵的兒子輒做了國君,這就是衛出公。父子結仇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這一年的六月,晉國的趙鞅派人護送蒯聵想悄悄地回到衛國,結果遭到了衛軍的阻攔,雙方開戰,最終蒯聵退到了宿地,衛國也收兵。但是蒯聵一刻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衛國的國君之位,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做國君,他也要將國君之位搶過來。

蒯聵的機會在衛大夫孔文子去世後來臨,孔文子的妻子正是蒯聵的姐姐、衛靈公的女兒,他們的兒子就是孔悝,即子路服侍的主子。孔文子去世後,孔悝成爲衛國的大夫,而孔悝的母親不甘寂寞,同孔家的一個叫做渾良夫的僕人好上了,然後她讓渾良夫去見自己的弟弟蒯聵,蒯聵許諾渾良夫:你如果幫助我回到衛國繼位,那麼好處是大大的,我的姐姐也會成爲你的妻子。

於是蒯聵就和渾良夫以及他的姐姐謀劃着回國繼位,蒯聵能繼位的關鍵就是爭取大夫孔悝的支持,但是用正常手段是不太可能說服孔悝支持他的,於是他們合謀先把蒯聵弄到了孔家,然後逼迫孔悝同意支持蒯聵回國繼位,將其劫持着到了高臺,而欒寧一面派人將這件事通知在外的子路,一面護衛着衛出公逃往魯國。

子路知道後,趕緊往孔家趕,在路上遇到了正要出逃的大夫羔柴,羔柴告訴子路孔門已經關閉,勸說子路不必去趟這渾水,這是當時大多數人的選擇。但是子路拒絕了,理由是“食焉,不闢其難。”換句話說就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等子路趕到孔家的時候,孔門確實是關閉的,並且有人把守,子路再次將自己的觀點說了出來:“是公孫也,求利焉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意思是你們求利但我選擇盡忠,一定要去救孔悝。

正好有使者出來,子路就被放了進去,進去後,子路就和蒯聵說:“大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意思自然是讓蒯聵放了孔悝,但是蒯聵哪裏肯放?子路又說:“太子沒有勇氣,我要是一把火燒到了臺子的一半,孔叔肯定會被放出來。”

蒯聵一聽那還了得,趕緊讓身邊的兩個護衛下臺去攻擊子路,兩人用戈重傷了子路,連子路的帽纓也被斬斷,這個時候的子路依舊是一副大無畏的樣子,似乎並不怎麼在意自己的生死,倒是很注重死時的儀態,因此,他說“君子死,冠不免。”等他終於用盡渾身力氣帽子戴好,帽纓結好後,就去世了,這也就是“結纓而死”的經過。《東周列國志》中說子路最終被弄成了肉醢,這是一種酷刑,即將人殺死後剁成肉醬,極爲殘忍,無論如何,子路有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過殘忍,倘若後來繼位的衛莊公蒯聵是一個仁義之君的話,斷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很可惜他不是仁君。

不過對於“結纓而死”的這段記載,《左傳》和《史記》中的記載是不太相同的,即便是《史記》中也出現了兩種說法。其一就是《史記·衛康叔世家》中的記載,它和《左傳》中的記載是大體相同的,即上文敘述的那樣,而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則記載的有些出入,出入點之一就在於子路對蒯聵說的話,《仲尼弟子列傳》中說的是:“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

四姑娘在準備寫這篇文的時候,在想爲何記載會出現不同呢?是不是太史公寫錯了?因爲這句話的意思單從字面理解就是:“您爲什麼還要用孔悝呢?請讓我得到並殺了他”,這完全和子路之前說的“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符合。雖然這一段記載中說蒯聵和孔悝一起作亂,但是子路忠於衛出公幾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人人忠的只是自己的上一級,比如卿大夫忠於自己的諸侯,而不可能忠於周天子;家臣忠於大夫,而不可能越過大夫去忠於諸侯。

子路真的會因爲自己的主子孔悝背叛了衛出公,就想將孔悝殺死嗎?子路的俸祿都是孔悝給的,他只是孔悝采邑上的宰,是孔悝的家臣,有何理由心向着衛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