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功臣,是一位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統一江南期間,劉伯溫曾經給他指明瞭先進攻陳友諒後進攻張士誠的作戰路線,而且曾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搭救過朱元璋的性命,即使到了北伐中原的時候也是“帷幄奇謀,中原大大計,往往屬基。”

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從爵位上劉伯溫只是被封爲了“誠意”伯。如果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順序排位,很多人看來,劉伯溫即便不能被封爲公,那至少封個候應該是沒有問題吧,但是他僅僅被封爲伯。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從待遇上看,李善長的俸祿竟然高達4000石,徐達5000石,其他各公是3000石,各候高達1500石,低的也有900石,即使是伯,汪廣洋還有360石,而劉伯溫僅有240石。

更爲大家不能理解的是,劉伯溫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朱元璋派胡惟庸毒死。那麼造就劉伯溫這一生悲劇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回顧《明史》,他的悲劇人生和他的身世、能力和性格不無關聯,下面且聽我一一道來。

劉伯溫的身世

從身世上看,劉伯溫不僅是地主,而且是元朝的朝廷命官,曾經鎮壓過紅巾起義軍。朱元璋不僅生性痛恨地主(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而且又是一個十分看重“忠義”的人。

據《明史》記載,他曾多次或釋放或表彰“忠於元朝”的官員(例如元太平路總管靳義、元進士蔡子英、以及元朝名臣之後哈納出等)。

那麼,反過來,朱元璋對劉伯溫這類“變節”的曾經的元朝官員的態度如何呢?我們從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第2張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北伐,元順帝從大都逃亡,很多官員包括劉基等都發表自己的賀文,但是就在此時朱元璋下了一道詔書:

凡北方捷至,嘗仕元者不許稱賀。

這種精神打擊,讓曾經爲元朝服務的現任官員怎堪承受,我們可想而知。如果說他們在剛剛入伍的時候,很有價值,朱元璋給以禮遇。但是,等到天下一定,他們的價值降低的時候,朱元璋對他們的態度就有了180度的轉彎。

其實,劉伯溫不受重用並非個例,很多爲元朝服務過的知識分子命運都相似,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始雖榮遇,終必摒辱。”元朝翰林學士危素也是一例。

元朝滅亡的時候,危素曾投井自殺未果,朱元璋對他十分信任,讓他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天下大定之後,朱元璋先是以文天祥羞辱他,後又用忠於元朝的大象來羞辱他(危不如象,素不如象),最後危素鬱悶而終。四木認爲這可以看作是劉伯溫悲劇人生的一個翻版。

劉伯溫的能力

劉伯溫的問題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太有能力。在這一方面朱元璋都曾親自承認過。

1363年,張士誠派大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這個時候劉伯溫主張不需要去救韓林兒,但是朱元璋卻一意孤行,根本沒有考慮清楚當時的境況。因爲朱元璋當時的軍隊在南京,如果他去安豐救韓林兒,陳友諒一旦直攻南京,那麼朱元璋就有可能被連窩端了。

《明史·劉基傳》有記載:

先是,太祖救安豐,劉基諫不聽。至是謂基曰:“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

幸好,陳友諒沒有進攻南京,而是選擇進攻南昌,朱元璋纔算躲過一劫,不然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還有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記載在《明史·劉基傳》裏面:

江州降。其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蹋胡牀。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這裏記載的是,龍興的守將胡美派他的兒子來投降,但又請求不要驅散他的部隊,朱元璋也是很爲難,不知道如何處置,劉基從後面踢了幾下胡牀,朱元璋這才幡然醒悟,答應了他,胡美投降後,江西各個郡縣就都拿下了。還有一次,劉伯溫救了朱元璋一命:

太祖坐胡牀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倉卒徙別舸,坐未定,飛礮擊舊所御舟立碎。

如果不是劉基讓朱元璋更換船隻,恐怕朱元璋早就一命嗚呼了。所謂萬事開頭難,朱元璋統一江南的這段時間,應該是最重要而又最危險的時間,如果沒有劉基在旁輔助,朱元璋能不能建立統一江南恐怕還得另說。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第3張

即使到後來,朱元璋北伐中原,遂成帝業,也是“略如基謀。”劉伯溫的能力朱元璋心知肚明,但是朱元璋又猜忌心特重,這就註定了他不可能真正受到重用。

劉伯溫的性格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放在劉伯溫身上也概莫能外。劉基剛正不阿,過於苛刻較真,不懂得世故圓滑,對於貪官污吏的行爲零忍受。於是,在他爲元廷服務的時候,就曾因爲不滿而屢次辭職或者被人彈劾罷官。

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闢之,謝去。起爲江浙儒學副提舉,論御史失職,爲臺臣所阻,再投劾歸。

劉伯溫來到南京之後,不久陳友諒就想要合張士誠進攻朱元璋,當時有的大將主張投降,有的大將主張逃跑,朱元璋尋求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說:“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性格苛刻,語言犀利。

朱元璋登基之後,因爲劉基是御史中丞,負責糾劾百官,當時李善長的親信李彬因爲貪污犯罪,李善長想方設法搭救他,向劉伯溫求情。

基不聽,馳奏。報可。方祈雨,即斬之。由是與善長忤。帝歸,愬基僇人壇壝下,不敬。諸怨基者亦交譖之。

此時的劉伯溫連百官之首的李善長都一點面子也不給,我們可以想象,對其他人他又能容忍多少呢?縱使得罪了百官問題不大,那麼得罪了朱元璋呢?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第4張

朱元璋建國之後,對李善長不滿曾與劉伯溫討論讓誰擔任宰相的問題。劉伯溫把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都一一排除,但是等到朱元璋認爲“吾之相,誠無逾先生。”的時候,劉伯溫則因爲自己“疾惡太甚”加以拒絕。朱元璋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裏肯定不快。一年之後劉伯溫就被“賜歸老於鄉。”

李善長被罷之後他的心腹胡惟庸擔任丞相,他做了什麼事情呢?

挾前憾,使吏訐基,謂談洋地有王氣,基圖爲墓,民弗與,則請立巡檢逐民。帝雖不罪基,然頗爲所動,遂奪基祿。基懼入謝,乃留京,不敢歸。

再後來,劉伯溫在京生病,胡惟庸請醫生醫治,但是“飲其藥,有物積腹如拳石,”劉伯溫回家一月之後就逝世了。

總結

從身世上來說,劉伯溫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與朱元璋爲首的紅巾軍本來就不是一路人。更重要的是劉伯溫之前是元廷官員,朱元璋對他的“不忠”一直心有芥蒂,根本不可能與之交心。

從能力上來說,劉伯溫的謀略方面的能力肯定是高於朱元璋的,當這種能力能爲朱元璋服務的時候,朱元璋還能利用和忍受,一旦天下大定,能力越大越會引起朱元璋的擔心,成爲朱氏江山的威脅,朱元璋對其不予重用實屬正常。

從性格上來說,劉伯溫過於性直孤僻、嫉惡如仇 不僅得罪過以李善長爲首的淮西功臣,甚至也讓朱元璋不快,因此,整個朝廷似乎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因此,如果我們從表面上看,劉伯溫爲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似乎他應該高官厚祿,富貴餘生,但是細細品,由於他的身世、能力、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及朱元璋的爲人,都註定了他要悲催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