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項羽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項羽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砍了會稽太守,項梁順利接過太守大印,奠定家底,項家開始了王霸一方的新生活。兩年後,項梁兵敗身死,宋義爲總司令,項羽、范增分別爲二、三把手。宋義志得意滿,對項羽言不聽、計不用,還出言恐嚇。項羽原本就一肚子惱火,手起刀落,宋義轉眼成了刀下鬼。項羽成了楚國一哥,接着破釜沉舟,拼命打垮了秦軍主力,一躍爲諸侯老大,王霸天下。

項羽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項羽一路走來一路殺,殺出了威風殺出了地位,殺出了心得殺出了個性。太史公指責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既不看書學習,也不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拖條大砍刀一條路走到黑。項羽的體會是“大刀決定腦袋”,憑藉將人家腦袋搬家的本事就可取得天下,還念什麼書?

滅秦之後,項羽“盡王諸將善地,徒故王王惡地”,俺是大王,愛咋地咋地,你能咋地?混了個西楚霸王的名頭,就急着衣錦還鄉,回家報喜。爹孃都不在了,但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還在。“看項家的大小子,多牛”,鄉親們嘖嘖稱讚,羨慕的眼神、敬服的目光,無不讓項羽陶醉。幾年征戰,千萬將士的生命似乎都只爲滿足他這孩子式的虛榮心。親戚還沒走,慶功的小酒還沒灌夠,烽煙再起,項羽扔掉酒碗,操起砍刀,騎上快馬,重操舊業。“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誰沒虛榮心?人家劉某人,坐穩天下第一把交椅、一番鼓搗之後,纔回家顯擺,擺闊時也不忘心憂邊疆。兩相比較,項羽就太小家子氣了。

破釜沉舟之前,項羽拜范增做了乾爹,但他不應該“關鍵時把乾爹不當爹待”。鴻門宴上,劉邦裝孫子,項羽就真以爲自己是他爺,乾爹先前的苦口婆心早成了耳旁風。乾爹頻使眼色,項羽正眼也不瞧,跟乾爹耍起了小性子,硬把入網的大鯉魚毫髮無損地放了。劉邦被困滎陽城,成了甕中之鱉,項羽偏又懷疑乾爹通敵叛國!要命吧,項羽坑爹!範老爹眼淚往肚子裏淌,回家去吧,免得被幹兒子給砍了!在廣武相持時,項羽要把劉老爹給煮了,但劉大哥告訴他“你小子別忘了,哥的爹就是你的爹”。這下好了,自己餓肚皮,還得弄飯食養活“老爹”一家子。劃定楚河漢界,簽了個世代和平友好條約。項羽就把不能吃的劉老爹還給大哥,收拾收拾,拍屁股走人。至於大片領土、霸王的光環什麼的,都摸摸心算了。

項羽認爲按合同辦事是理所當然的義務,痛痛快快地執行了。他沒有意識到,缺少人民法院之類的權威機構的監督約束,單方面執行合同存在對方違約的巨大風險,而且對方還是劉邦這個天生無良的商家。果然,還沒到家門口,劉邦就掩殺過來,項羽就此一蹶不振。

項羽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第2張

殺人不眨眼、“所過殘滅”、“城無遺類”,不是不懂“百姓豈有歸心”,都是衝動惹的禍。項羽和少年人心有靈犀,溝通起來就簡單多了,外黃縣13歲少年一席話就能勸阻他不濫殺。“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善良是他殘暴背後的本性。一曲霸王別姬,響徹千年雲霄,鐵血的背後不無柔情。項羽的善良被天下英雄紛起、血海腥風的時代大潮不斷淹沒,但至死也未泯滅。

項羽衝動易怒、意氣用事,彷彿一個不知總結經驗教訓的大孩子,總是跟着感覺走,集恭敬仁慈和浮躁狂暴於一身。究其原因,源於“兒童自我狀態”在他的人格結構中總處於主導地位,他愛用孩子似的觀點和思想看問題、想辦法。自我狀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身爲領導幹部,在槍林彈雨中討生活,“兒童自我”比重過高,衝動好奇、由情緒左右,恐怕就不是個好老闆了,況且是做這種成王敗寇的大買賣。可以說,即使沒有劉邦,天下也不可能是項羽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