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善長和劉伯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後世之人提到大明軍師劉伯溫時都誇讚其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鬼神不測之計,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離不開劉伯溫的運籌帷幄。可就是這樣一位足智多謀的曠世之才,在朱元璋的軍營謀士排位中只能居第二,而朱元璋陣營中第一謀士一直都是李善長,劉伯溫從始至終都屈居其下。甚至在大明開國後李善長被冊封大明開國六公之一,而劉伯溫僅僅得到一個誠意伯的封號。是劉伯溫能力不如李善長,還是自己淡泊名利,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劉伯溫常年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朱元璋在開國之後,多次誇讚李善長是自己的蕭何,劉伯溫是自己的張良,兩位謀士都是有大功於朝廷多。作爲朱元璋的老鄉兼師長,定遠李善長在朱元璋還是一名義軍將領時就被邀請擔任其謀士,後更是在朱元璋被封吳王,建立大明成爲太祖是,李善長一直都是其手下文臣第一人,這個地位從來沒有因爲後期劉伯溫的加入而動搖過是,並在開國之初理所當然的成爲了大明第一位丞相。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第2張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十九》:以李善長、徐達爲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遷秩有差。

李善長在大明王朝的全稱是: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左丞相、太子少師、宣國公李善長。大明開國所有重要的文書手令都出自其手,甚至朱元璋最爲疼愛的兒子太子朱標的老師也是李善長,朱元璋平時更是尊稱李善長爲事爲兄,兩家又結爲兒女親家。論大明王朝能比肩李善長的估計也就只有魏國公徐達了。

可徐達是武將,基本都在外領兵打仗和對付北元,從來不參與文官的管理,大明文官第一人毫無疑問都是李善長,這個連朱皇帝自己都很清楚的。當年派徐達爲左丞相,其實就是爲了節制李善長,可武將徐達常年在外,大明朝廷最具權威的除了朱元璋,當然還是李善長。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第3張

劉伯溫本在元朝爲官,因不堪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無能憤而辭官歸隱,奈何朱元璋聞其名而多次相邀才答應做其謀士。自從進入朱元璋陣營後,劉伯溫先後爲朱元璋獻計獻策,輔助朱元璋消滅羣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正是劉伯溫正確的軍事謀略,讓朱元璋先消滅陳友諒後張士誠,進而集中江南全部力量與北元抗衡,從而讓朱元璋在羣雄割據中消滅異己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開國之後評價其:“(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第4張

從謀略和才智來說劉伯溫遠超李善長,可劉伯溫在朱元璋陣營裏很尷尬,因是中途加入又在元庭做過官,在淮西人士佔據主導的朱家軍裏很受排擠,這些農民出身的將領看到官老爺劉伯溫骨子裏有點反抗,加之文人的高傲和鄉土的隔閡,讓劉伯溫在朱元璋陣營混的並不愜意。

而朱元璋本人也有很強的鄉土觀念,對於進士老爺劉伯溫用其才而防其人,同時留其也是爲了制衡李善長以免其一家獨大。可朱元璋在情感上對劉伯溫一點都不親近,加之劉伯溫孤傲高冷的性格讓朱元璋認爲其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自己,而鄉土差異更讓朱元璋擔憂劉伯溫隨時會棄自己而離去,所有對劉伯溫即用又防,一直不給予其相應的權力和地位。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文人封伯者兩人,誠意伯劉基和忠勤伯汪廣洋,此時劉基的稱號及食祿爲: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護軍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

朱元璋刻意打壓劉伯溫擡高李善長,讓本就淡泊名利的劉伯溫不願意與李善長相爭,以致建國後多次要求辭官返鄉。從劉伯溫進入朱元璋陣營後就告訴李善長,自己絕對沒有謀取第一謀士的野心,不僅僅是劉伯溫的與世無爭,更多是看清了局勢。

劉伯溫是能力不足還是淡泊名利 劉伯溫爲何會甘心屈居李善長之下 第5張

李善長作爲第一謀士有很深的羣衆基礎,加之跟隨朱元璋多年培養的感情,劉伯溫根本沒有實力與之相比。加之地域的隔閡防範,孤高直率的個性根本不適合做朱元璋陣營第一謀士,所以從當朱元璋軍事的第一天,劉伯溫就沒有想過與李善長爭地位和權力,而是甘心位居其下爲朱元璋出謀劃策,完成士大夫的救國救民的理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