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平軍早期的裝備水平比清軍的先進嗎?

太平軍早期的裝備水平比清軍的先進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軍早期的裝備水平比清軍的先進嗎?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太平軍早期裝備水平,經歷了由劣到優再轉劣的歷程,細細回味,感觸良多。

起義之初,兵器簡陋“人心齊、地利熟、膽氣壯,此三者賊之所長,而我之所短也。火器精、糧餉足、兵勇衆,此三者我之所長,賊之所短也”。-姚瑩。太平軍起義之初,兵器水準是低於清軍的。

早期太平軍裝備上處於劣勢,憑藉高度的團結和勇敢及靈活的指揮由弱變強。起義之前,太平軍主要偷偷在韋昌輝家中打造兵器。他們打造12座熔爐,飼養大量鵝,以鵝聲掩護,白天打造農具,晚上打造兵器,儲藏在犀牛潭中。隨後,以天父天兄下凡名義,“突然在犀牛潭發現上天賜予的兵器”。顯然,能藏到犀牛潭的,不會是火器。

當時太平軍的武器仍基本是冷兵器,士兵一般使用長矛,下級軍官一般使用刀。

當然,當時的太平軍也有一些火器。他們甚至在起義前就能鑄造大炮了。比如,石達開在前往金田團營時,曾在白沙墟“開爐鑄炮,月餘乃去”。但因銅炮製作成本高,早期太平軍多以精度差、保養複雜的鐵炮爲主。

由於太平軍許多成員來自礦工,因此爆破能力有一定優勢。但一則因爲爆破戰法尚不成熟,二則因爲廣西地區獨特的地質條件,這一優勢尚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太平軍早期的裝備水平比清軍的先進嗎?

由於太平軍火器的匱乏,太平軍攻堅多隻能採取非常古老的方法,如攻打永安時,讓人用竹竿挑着棺木防止城牆清軍投擲火把,掩護軍隊等城;在攻打桂林時,甚至只能以古老的“呂公車”作爲攻城利器。水此時太平軍水軍主要是羅大綱等人從天地會帶來的,主要用於運輸,尚不是獨立軍種。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參戰清軍的火器水平也不高,優勢並不明顯,因此當時雙方交戰,各有勝負。

短暫的優勢太平軍短暫的裝備優勢,是入湖南後開始搭建的。

1、湘南擴軍後,礦工隊伍、火藥都大大增加,爆破能力得到了增強。使得太平軍在一段時間掌握了較強的攻城能力;

2、水營的建立;太平軍在益陽、嶽州等地,招募了大量水手。

儘管所獲船隻多是民船,但數量龐大,太平軍建立了絕對的水上優勢,不僅可以控制江面,還大大增強了太平軍的機動力和補給能力;3、在嶽州大發橫財,獲取了大量的火器。

這些使太平軍開始了加速邁向巔峯的旅途。

到太平軍攻打武昌時,太平軍的老對手向榮突然發現了太平軍的瞬間強大“各營火炮極多,聲震如雷,子密如雨。”

攻下武昌後,太平軍又再次發了一筆橫財,不僅獲取槍炮紅藥(火藥)極多,而且繳獲了一千多萬兩白銀。通過這段時間,太平軍一度具備了壓倒性優勢。從武昌到金陵,清軍望風而逃,而且後方的向榮等人也不敢追趕過急,只敢遠遠尾追(實際上,追也未必追得上)。

錯失良機,形勢逆轉從武昌到南京,太平軍一路所向無敵,繳獲甚衆,攻破南京後,形勢十分有利。

太平軍早期的裝備水平比清軍的先進嗎? 第2張

太平軍入金陵時,有白銀1700萬兩,對門咸豐爺登基時,國庫22萬兩,軍備競賽,你押誰贏?定都南京後,儘管太平軍沒有與西方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但各路商人可不願錯過這樣的發財機會。

據當時的洋人描述,不但太平軍軍方採購了大量的西方武器,即使是在南京街頭,這些洋人都可以買到“第納阿達姆式手槍”。

遺憾的是,當時坐擁良好局勢的太平軍並沒有把握這個機會,盡最大力量發展軍備。絕大多數的白銀被用於修建王府等揮霍無度的事情。而清軍方面,裝備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856年,太平軍曾繳獲兩門標明“1855年馬薩諸塞州造”的銅鑄火炮。可見對門的窮光蛋妖頭真捨得花錢買炮。

注意:1856年,還不存在什麼“中外反動勢力聯合”。

而他們新對手湘軍,也與之前的對手不同了。

陸軍方面,此時湘軍與太平軍基本裝備持平。

太平軍方面,根據1855年頒佈的《行軍總要》記載,“一兩司馬,該管下有二十五人,則限其有長龍(擡槍)兩條,營槍五條”。

湘軍,“火器與刀矛隊各半,每營劈山炮二。”

但水師方面,湘軍就確立了比較大的優勢了。

與幾乎完全是民船的太平軍不同,湘軍對船隻依任務,做了大改,從廣東引進“紅單大船”。配備了大量的火器。“每隻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爲六百斤至千斤洋炮。”

因此,從西征中期開始,湘軍就建立了強大的水上優勢。僅從湘潭之戰到田家鎮之戰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湘軍就摧毀太平軍船隻近萬,太平軍水師幾乎傷亡殆盡。

石達開巧用奇謀重創湘軍,卻挽救不了太平天國的命運。從太平軍裝備水平的變遷來看:早期,當戰爭規模不大時,太平軍中的楊秀清等人,能夠以其超強的個人能力,把握機會,由弱變強;定都天京後,雙方以“國與國的較量”時,太平軍領導層的總體素質差距就逐漸體現出來,驕奢淫逸,錯失機遇,又被反超!

人窮一點,不可怕,齊心奮鬥,窮能變富;人富一點雖可喜,驕奢淫逸,終敗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