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萬里長江,自九江到揚州,呈東北走向。

其中,蕪湖到南京一截,其長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稱爲江東。

東漢時(孫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區域劃分,江東包括了丹陽、吳、會稽、豫章四郡。

後來,孫策擊敗劉勳,奪取了西面的廬江郡大部,又從豫章郡中分出廬陵郡。

因此,丹陽、吳、會稽、豫章、廬江、廬陵被稱爲江東六郡。

儘管後來孫吳將此六郡中的一些郡又作了分置,但江東六郡的說法一直保留了下來。

那麼,江東六郡,究竟是今天的哪些地方,爲何會成爲東吳三足鼎立的根基呢?

江東六郡

1、丹陽郡。

丹陽郡,包括了今天江蘇南京、常州、無錫,以及今浙江杭州、湖州,安徽的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宣城、黃山市(只作大概位置示意,並不與今天各市行政區域完全吻合)。

其郡治漢時在今安徽宣城,後來孫權將其郡治遷移到了建業(南京)東部。

此處陪輔金陵,阻山控江,形勢便利。據險而守,擇利而東,可以縱橫大江南北。

自上游來攻的敵人,有梁山可以阻之;橫江來渡者,又有采石扼其咽喉。

而且,丹陽,當時更是天下精兵所出。曹操、劉備、孫策,都曾在此招募精兵。

2、吳郡。

吳郡,在今蘇州、崑山、餘杭、丹陽、嘉興一帶。

其郡治在今蘇州。

儘管東吳都城後來在建業一帶,但吳郡枕江倚湖,通海鹽之利,擁土膏之利,是江東最富庶的地區。

3、會稽郡。

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會稽郡是一個老牌郡。早在秦始皇分三十六郡時,會稽郡就囊括了春秋時吳、越兩國江南故地。

東漢時,將會稽郡西部分出了吳郡。

因此,孫吳時期的會稽郡,包括了今天的紹興、金華、衢州等地及福建部分地區。(後孫吳又將此地分置三郡)

會稽襟海帶江,也是一富庶之地。春秋時,會稽(包括前面提到的吳郡)爲吳越首府所在。

4、豫章郡,5、廬陵郡。

豫章郡,其原本轄地大致相當於今江西省,郡治在今南昌。

孫策後來將今吉泰盆地劃出,另設廬陵郡。

這兩郡大致爲今天江西省,對於連接(或攻略)荊州起着咽喉作用。

6、廬江郡。

就地理意義而言,廬江郡並非江東,其大多數地區在大江以西的今安徽地區。

因此,孫吳政權從未全據廬江郡。魏、吳均設有廬江郡。

吳廬江郡,其郡治在今廬江縣一帶。

此地爲爭奪淮南的重地,也是魏吳攻守爭奪的最頻繁的區域。

被“忽略”的江東六郡儘管春秋時吳越稱雄一時,但江東地區,其戰略價值長期爲人所低估。

這是因爲此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低於中原地區。

在三國之前,歷代統一戰爭,沒有以江東爲中心,抗拒中原者。

所以,漢末亂世之初,有野心的諸侯,都沒有將目光投入江東。

曹操、陶謙等人,都曾來丹陽募兵,但募了兵就迅速離去,逐鹿中原。

即使是自稱揚州牧(江東皆爲揚州轄地)的袁術,雖近水樓臺,但其一直將發展重點放在北方,對江東並沒有特別重視。

孫策計劃開拓江東時,對袁術所說的話,也表示出袁術對江東的戰略意義毫無認識:開拓江東,可以募集兵馬3萬,幫助袁公匡濟漢室。

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第2張

因此,當時江東地區的長官,多是比較“純粹”的地方官。

他們多隻圖保境安民,無四方之志。

比如,豫章太守華歆,“久在江表,常思北歸”。而曲阿劉繇、會稽王朗,用諸葛亮《後出師表》的話說,“各據州郡,論安言治,動引聖人,羣疑滿腹,衆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

可以說,當時的江東,似乎是一塊被忽略的區域。

足以立國孫家,歷代在吳地爲官,對江東的情況有深刻了解。

因此,孫策敏銳洞察到:江東足以爲根基!

1、兵源精銳可用。

項羽爭雄天下,起家時靠的就是江東子弟。

而丹陽,更是天下精兵所出。

曹操敗於徐榮後,第一件事就是到丹陽募兵。

因此,招募丹陽兵,足以打造精銳。

所以,孫策在安葬父親,前投袁術之前,就對張紘說,他將來要“就舅氏(吳景)于丹陽,收合流散(招募散落的丹陽兵源)。

2、經濟發展水平雖低,但人口急劇增加、自然條件優越。

江東的自然條件非常不錯,只是因歷史原因,漢人不多,開發程度不高而已。

但是,自黃巾之亂以來,北方長期動亂,而江東比較安定,因此,不少北方人避難到了江東地區。

所以,張紘告訴孫策:如今世亂多難,如果你平定江東,“當與同好俱南濟也”。徐州一帶的世家大族都可能跟着去江東,江東的發展還有更大潛力!

而且,一旦“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仇敵可報”。而據長江,可以匡扶漢室,建立齊桓公、晉文公的偉業,何只是“外藩”?

3、造船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以長江立國變爲可能。

儘管孫策、張紘討論時,北方仍然出於分裂狀態,所以不必討論“劃江而治”問題,但他們第一次提出了“據長江”的概念

漢末之前的歷次統一戰爭,從沒出現過以水軍立國的情況。

這一方面是因爲當時的長江兩岸開發程度很低,難以發展出抵抗北方的物質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當時的造船技術不足,水師主要用於支援步兵渡江、運輸等工作,未成爲獨立兵種。

漢代的造船技術迅速進步,使得水師成爲戰略力量。

因此,孫策死後,北方統一,“曹操不可爭鋒”之後,孫權、魯肅等人提出“全據長江”,以長江立國的思想,爲三國鼎立打下重要基礎。

東吳,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江東立國,與中原鼎足而立的政權。

雖然鼎足而立,某種程度上延緩了天下一統的步伐,但就長遠來看,刺激了南方經濟開發,給歷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