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隋朝有錢嗎?隋朝國庫收入有多少?

隋朝有錢嗎?隋朝國庫收入有多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說隋朝很富,相關的論據不少,一般都是說糧食很多,那麼隋朝的國庫裏到底有多少錢呢?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隋朝的賦稅制度

隋朝的租調役制度。隋朝繼承了北魏、北周以來的租調政策,並且廢除周宣帝施行的“每人一錢”的“入市之稅”。隋朝的“租調役”制在開皇三年(583年)成形,主要內容爲:

1、苛稅對象爲21至59歲的丁男及其妻,稱爲一牀。

隋朝有錢嗎?隋朝國庫收入有多少?

2、租:粟3石或米3石,北方交粟,南方交米。

3、調:桑蠶區繳納綾、絹、絁(shi)共2丈、綿3兩;產麻區繳納布2.5丈、麻3斤。原文說:“輸綾、絹、絁(shi)各兩丈”,就是總共的意思,否則無法跟後面的麻布對等。

注:隋朝的“租調役”在唐朝變成“租庸調”制,差別就是允許百姓不服徭役,可以用絹抵,每天3尺絹,20天就是6丈絹,隋朝一般不允許,除非年滿50歲。

隋朝的土地制度:男子成年後,授予80畝口分田(死後還給政府)、20畝永業田,作爲家庭的生產資料。

義倉也是一種稅:隋朝初年,“義倉”只是官方倡導建立的救災公共儲備庫,百姓自願性地將糧食放到義倉,碰到災年可以得到救助,是互助性質的糧倉。當然大家都懂,誰會願意把糧食送給官府打理,百姓慢慢就沒了積極性,自己保存不是更好?開皇15年(595年),隋文帝下令將義倉糧食集中交到州城和縣城中,從此義倉成爲一種新的官倉。相當於隋朝收了一波百姓的智商稅,本來還是百姓的,結果變成國家的糧食。另外政府還下令,百姓必須按戶口等級將糧食交到義倉:“上戶1石、中戶7鬥、下戶4鬥。”

人口結構:以大業五年(609年)的人口爲基準,戶數爲891萬,人口4602萬,戶均人口5.2人。按南北劃分,北方人口占71%,南方29%,分佈如下:

隋朝沒有工商稅。筆者之前寫過歷代的鹽稅、茶稅、酒稅和商稅,隋朝統統沒有,是中國唯一沒有工商雜稅的朝代,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最自由的時代。隋煬帝就算大興土木,把國庫掏空,也沒想過搞專賣、收商稅,也可能沒來得及做。

推算隋朝的財政收入

想要推算隋朝的財政收入,必須知道2個關鍵數據:1)種桑的丁口有多少?2)種麻的丁口有多少?從現有史料看,暫時沒有如此細緻的數據,不妨以距離人口數量接近的開元盛世(恰好有數據)作爲參考系,可以得到想要的數據。

隋朝有錢嗎?隋朝國庫收入有多少? 第2張

天寶14年(755年)的總人口約5290萬,891萬戶,戶均人口5.9人,課稅丁口約828萬,課稅人口占比約15.5%。可以推出,每戶平均只按0.9丁納稅,原因是“免稅戶”的存在。不考慮隋朝的免稅戶,假定每戶1丁“租調役”。

先看唐朝種桑戶、種麻戶的結構,《通典·賦稅下》記載:“按天寶中天下計帳,戶約有八百九十餘萬。。。課丁八百二十餘萬。。。其庸調租,出絲綿郡縣計三百七十餘萬丁。。。出布郡縣計四百五十餘萬丁。”可以看出,唐朝交納絹帛的丁口比例爲45%,交納麻布的比例爲55%。

隋朝“課丁”結構:401萬戶納絹、490萬戶交布。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制度、經濟、人口都有極強的相似性,地方特產也類似,因此推算出隋朝大業5年(609年)的891萬戶,大約401萬戶交納絹帛、490萬戶交納麻布,具體如下:

隋朝糧稅接近3300萬石。根據隋朝的“租調”和“課丁”數據,可以算出隋朝政府最大的兩筆稅收爲:1、糧食3297萬石,其中稅糧2673萬石,義倉624萬石;2、絹帛401萬匹、麻布613萬端。當然古代不可能所有百姓都只交糧和絹,肯定也有用錢納稅的情況,可惜找不到隋朝的物價數據,無法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