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昭陵劉駿作爲衝鋒陷陣的戰馬,經歷了哪些戰爭?

昭陵劉駿作爲衝鋒陷陣的戰馬,經歷了哪些戰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譽爲“天下名陵”。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620年,21歲的李世民從長安出發,先後在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相繼平定隴西,收復太原。極大的鞏固了李唐王朝,與此同時,盤踞洛陽的王世充也奪取了河南地區衆多州縣。自立稱帝,國號爲鄭。河北起義軍領袖竇建德亦自稱夏王。佔據河北大部,割據一方,天下格局逐成唐、鄭、夏鼎立之勢。

就在這一年的七月初一,李世民揮師攻向洛陽。

在今天陝西省禮泉縣有一座九嵕山,那裏埋葬着中國古代名望最高的帝王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一生,內定中原,外開疆界,昭明四海,賓服萬邦,他的治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夷夏一家,絲路通融。中華民族終於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再次贏得了世界範圍的尊榮與榮耀。他的帝陵,恢弘姿肆,命意新奇,不但開創了有唐一代帝王,依山爲陵的制度先河,也銘刻着這位千古一帝內心深處,難以磨滅的靈魂隱傷。

昭陵劉駿作爲衝鋒陷陣的戰馬,經歷了哪些戰爭?

昭陵,這座幾乎見證了李世民,一生功過得失的大唐帝陵。爲後世留下無數謎團。而有六匹被列置於昭陵北大門之內的戰馬浮雕,昭陵六駿。無疑是其中最爲凸顯的一個,那麼這個衝鋒陷陣的戰馬,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血戰與廝殺?

公元621年3月,洛陽一戰已到圍城階段,王世充被圍,向竇建德求救,李世民力排衆議,決定分兵據敵,並親率3500輕騎迎擊十萬夏軍,這讓很多老將傻了眼。李世民搶先攻破虎牢關,以此據守,李世民以逸待勞,不斷的發動局部伏擊,阻截夏軍糧道,旬月之間,被困於虎牢關外的夏軍上下,已是人情危駭,士氣散盡,五月初二,不勝焦躁的竇建德擺開陣勢準備決戰,李世民卻嚴守軍士堅壁不戰,一直從清晨到中午,直到夏軍陣形渙散,一片騷亂,遂命大軍突然殺出,並親率國騎殺自竇建德身後, 將唐軍旌旗高高豎起,夏軍見狀,頓時大亂,四散敗逃。十餘萬夏軍,驟然崩潰。5月初八,竇建德被押於洛陽城市,王世充見他被擒,換穿白衣率文武官員,開城投降。

昭陵劉駿作爲衝鋒陷陣的戰馬,經歷了哪些戰爭? 第2張

昭陵六駿中,唯一刻有人物形象的颯露紫,正是最真實的寫照。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在圍殲王世充的交鋒中,李世民親率十餘騎兵精銳,從側翼衝殺敵陣,身下坐騎颯露紫突然中箭,危急關頭,隨行大將丘行恭,調轉馬頭回擊敵軍,並將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在馬前手執長刀左右衝殺,最終與李世民一起突圍而出。丘行恭爲颯露紫拔箭的瞬間,颯露紫也就跌倒在塵埃之中。

在虎牢關下的決戰中,李世民先後乘騎的戰馬什伐赤和青騅更是分別向中五箭,相繼戰死。

在平叛劉黑闥的銘水之戰中,李世民所騎的戰馬拳毛騧身上,足足被射中九箭,最終倒在了戰場上。其筋力之堅韌,鬥志之強悍不言自明。

早年在淺水原之戰和柏壁之戰中,相繼失去犧牲的白蹄烏和特勒驃。

昭陵六駿全部捐軀。

昭陵劉駿作爲衝鋒陷陣的戰馬,經歷了哪些戰爭? 第3張

隨着昭陵六駿叱吒嘯進中的風雲背影,隨着秦王李世民在危難之際,重新走上戰場。這位李唐二皇子以中流砥柱的形象,又一次無比高大地樹立在世人面前,而天下英豪之士亦開始紛紛附於麾下。這是李淵的榮耀,也是李淵的不幸。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太極宮的北大門,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他提前兩年收買玄武門守門將領常河,以致太子到場時,居然不知。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隔日滅其宗族,開除他們的皇籍身份。

李世民也爲後代子孫開了個不好的頭,從立嫡立長的制度,改成了以立賢爲準的制度。

據學者考證,宋代的一篇古籍殘本之中曾有記載,暮年的李世民,曾經發出過這樣的蒼涼一嘆,吾死之年廿六而已。在這聲宿命般的哀嘆之中,這個千古一帝靈魂深處的暗傷和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