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面對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面對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祿山,唐朝時期藩鎮、叛臣,曾擔任河東三鎮節度使,安史之亂的發動者之一,他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安祿山早在天寶初年就心生異志,但硬是在玄宗與李林甫面前裝了十多年孫子,暗中卻積蓄力量,壯大勢力,以備來日發難。

待到天寶十四載(755)冬范陽起兵時,安祿山麾下的精銳騎兵,不要說那些腐朽不堪的中央禁軍,就是河西、隴右、朔方這些邊鎮的精兵驍將加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

即便如此,安祿山起兵時還不忘跟朝廷耍心眼,派了二十多人去太原,將留守將軍楊光翽抓了起來,聲西而擊東,讓朝廷摸不到虛實,河東、河北都安排了防備。

在軍事實力與行軍打仗上,安祿山不輸於那些奪取過天下的帝王們。麾下也算人才濟濟,文臣有高尚、嚴莊、張通儒;武將有史思明、崔乾佑、李歸仁、安守忠、田承嗣、張忠志等,他們都表現不俗,是成就大事的人才。

那麼,面對沉浸在溫柔鄉里,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面對承平日久,失去了尚武精神的中原百姓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面對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這是一個大的課題,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有着各種各樣的因素,過於紛繁複雜,看那樣的論文大家也會失去耐心。然而,細微之處見真章,下面列舉關於安祿山的三個細節,大家一眼便可看出,他必敗無疑。

其一,安祿山起兵後,十五萬大軍千里突襲,一個月就佔領東都洛陽,但之後漁陽突騎好似失去了鋒芒,在潼關做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便退了回去,忙着在洛陽籌劃當大燕皇帝。

封建時代,國家的象徵是皇帝、帝都、宗廟、陵寢,這些都在長安,如果不將這些拿下,大唐的號召力依然存在,即便當了大燕皇帝,龍椅也坐不穩。

有人說,安祿山因得了白內障,急於稱帝,了卻自己的心願。我卻認爲這隻能說明安祿山政治上的短視。因爲,有時奪取天下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三代才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業;曹操、曹丕父子兩代纔有了大魏王朝。

在這個節骨眼上,安祿山不想着集中火力猛攻潼關,卻穿上了一身華而不實的龍袍,又有什麼用處?所以,安祿山的才智配不上他的野心,對待奪取天下這件大事上,他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面對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第2張

其二,在攻城略地的過程中,安祿山表現得極小家子氣,他將各處蒐羅來的金銀布帛全部運回了范陽老巢。布衣宰相李泌聽說此事後對肅宗說:“這樣的做法,只能證明叛軍是一羣沒有方針大略的匪寇,根本沒有雄踞四海之志。”

范陽,始終是安祿山無法放下的心結,攻下洛陽後,安祿山曾親率大軍準備強攻潼關,但聽說郭子儀、李光弼進入河北,史思明連吃敗仗,安祿山又掉頭回到了洛陽,急忙支援史思明,他怕退回老巢的道路被切斷。

其實,有些事情要留後路,但也有一些事情卻不需要。人,往往在只剩下一條路時纔會全力以赴,也才能打開局面。起兵造反這種事,本身腦袋已經別在了褲腰帶上,還用得着留後路?

如果安祿山放棄對范陽的顧慮,在洛陽不稱帝,不停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攻潼關,是有可能攻破的,到時佔領長安,活捉皇帝,那該是多麼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啊。

在天寶十五載佔領長安後,安祿山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只顧將長安的財寶、歌姬、樂工等享樂的物件往洛陽搬。而太子逃亡靈武、玄宗逃亡巴蜀,這麼大兩個戰略目標卻沒有派兵追擊。

想當年漢光武劉秀佔領長安後,一心想着是如何佔領隴右與巴蜀,嘲笑自己得隴望蜀。實際上,這並非貪心,而是志在天下的體現。所以,李泌說得很對,安祿山沒有吞併四海之志。

面對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統治者們,安祿山爲何沒能奪取天下呢? 第3張

其三,白內障看東西模糊的滋味不好受,安祿山因此而脾氣暴躁,經常打罵他的近侍宦官李豬兒。從而讓早有異心的兒子安慶緒與心腹嚴莊抓住了機會,挑起了李豬兒的仇恨之心,殺死了安祿山。

僅僅當了一年大燕皇帝,安祿山一世梟雄變窩囊的死在了一個太監的手裏。

有本事的人都不太苛責下人,一是本身素質使然,再者,人的思維很難捉摸,有時一件不經意的小事便會釀成大禍。歷史教訓也很慘重:宋國大夫華元,因爲沒請司機吃羊肉湯,開戰後被司機直接拉到敵軍大營;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不明不白死在了車伕手裏;北齊文襄帝高澄,被自己的廚子刺殺。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就算安祿山不懂歷史,按正常思維,眼神不好了,對身邊伺候的人就更應該哄好點,才能大家更加盡心,一味打罵,能解決什麼問題。

透過這三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安祿山這個人的本質,在他那兇悍強硬的外表下,只有一點小心眼,小計謀,並沒有一顆真正的帝王之心。所以,即使安祿山擁有再強大的武力,在有着幾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原大地,也終將無所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