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蘇軾被貶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他有多樂觀?

蘇軾被貶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他有多樂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書畫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個集官僚、文士、學者三位於一身的複合型人才。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蘇軾一生風雨飄搖,他本是北宋文壇的領袖,可是問題偏偏就出在他的文士身份上,他與變法派不和,自請外任離開朝堂,幾番改任後,在湖州任內寫了《湖州謝上表》,措辭激烈,語氣憤懣。正是這篇文章成了政敵手中的把柄,他們羅織罪名,造出了一樁“烏臺詩案”,蘇軾的人生從此陷入低谷。

蘇軾的出身乃文學世家,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親程夫人也是富有文化素養的女子,她對蘇軾兄弟倆細心教導,蘇軾自幼天資聰穎,年紀輕輕就進士及第。他飽讀詩書,年少成名,可以說是春風得意、英姿勃發的傑出少年。更何況這位英傑還胸存大志,“奮力有當世志”,積極參與朝廷的各種政事,希望爲國盡忠。

蘇軾被貶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他有多樂觀?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朝堂並不是一個和平的地方,這裏政見不同就勢如水火,黨派間你死我活的鬥爭讓這個敏銳的文人意識到不妙,便及早抽身離去,遠離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在密州任職時,他身先士卒,帶領軍民抵抗蝗災;在徐州執政時,他又身先士卒地站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將災民的損失降到最小,除此之外,在當地的教育問題上,蘇軾亦是親力親爲教化百姓,把兼濟天下的文人理想貫徹到底。

可是政敵並沒有放過他,元豐二年(1079),他因“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鋃鐺入獄,史稱“烏臺詩案”。烏臺詩案對於蘇軾的打擊是巨大的,他雖然沒有被判死刑,但心灰意冷之下,從此絕了“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致仕念頭,對政事再無念想。

謫居黃州初期,面對殘酷的現實,他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絕望處境。造福蒼生的願望幻滅了,既然不能“平天下”,那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先從“修身齊家”開始。爲了緩解苦悶消極的情緒,他致力於用文學疏解個人情懷,其率真的性格在這時候流露出來。他經常自嘲:“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自己非但沒有給家人帶來榮華富貴,反而一事無成,連累親友一起遭罪。

蘇軾被貶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他有多樂觀? 第2張

在黃州的生活十分窮困,連住處都是朋友幫他申請的城東軍營廢地,只能節儉度日。每逢月初,他把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份掛在屋樑上,每天用畫叉挑一份取用,用不完的就用大竹筒儲存起來日後用來招待賓客。到黃州的半年後的元豐三年(1080),他的積蓄就用光了,這讓他十分憂慮。蘇軾曾和朋友的書信中寫道:“此中百般粗糙,江邊弄水挑菜,便過一日。”

但蘇軾作爲一個樂天派,封閉了幾個月後,豁達的性格終究使他走出來,他在當地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既有季常等高雅之士,也有樵夫等平民白丁。他對此也很自豪,自述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蘇軾漸漸走出了貶官的陰影,放下了往日的功名榮辱,積極享受生活。還發掘了美食家的天賦,研究菜譜,興致勃勃地寫了《豬肉頌》《二紅飯》等作品。到黃州一年體驗了世間百態後,他反思自己過去的三十年,自認爲思想得到了極大的昇華,“故我非今我”,這標誌着蘇軾已經克服了心理障礙。

因此,元豐四年(1081)正月,他在去岐亭時寫了一首詩:“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此詩名爲《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於女王城東禪莊院》,這一年多來,他結識了潘生、古生、郭生等新的三位好友,雖然生活條件艱難,但有半生好友、一壺濁酒,還有這初春的生機盎然景色,此生足矣。

蘇軾被貶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他有多樂觀? 第3張

蘇軾有文人常見的“寒梅情節”,對梅花可謂是情有獨鍾。“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也正是這種無畏寒冬的“寒梅精神”,讓他獲得了新生。蘇軾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樂天派文人,即便身處逆境也不自怨自艾,而是投身詩書、擁抱佛老,達到隨遇而安的境界。

他生在一個積弱的北宋朝廷,所有有志之士都竭盡所能扭轉乾坤,其中就有蘇軾這樣聞名天下的才子。蘇軾夾在黨爭之間苦苦掙扎,難以自保,最終逃不過坎坷命運。但他的一生依舊充滿了曠達豪放,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在幾經沉浮、命懸一線後還能保持平靜悠然的心境呢?

每個人在低谷時都應該讀一讀蘇軾的這首《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於女王城東禪莊園》,他的詩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對生活的熱愛,對仕途的感觸,對過往的淡然。正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評價蘇軾:“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蘇軾)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