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蘇軾謫居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蘇軾謫居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書畫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蘇軾的故事吧。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謫居黃州,蘇軾名義上是團練副使,一個並無實權的小官,實際上屬於朝廷的監管人員,並不能隨意離開。可以說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了,但是,也正是這一段日子,蘇軾終於成了蘇東坡,他進入了一生創作中的巔峯時刻。

元豐三年(1080年)的大年初一,蘇軾和長子蘇邁,在御史臺差人的押解下從京城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在二月初一到達了黃州。

由於是犯官身份,沒有官舍居住,初到黃州的蘇軾只得暫時借住在一座山間舊廟裏,這就是後人熟知的“定惠院”。

雖說生性豁達,烏臺詩案還是給了蘇軾極大的打擊。他從一個萬衆矚目的朝廷“明星”淪爲了邊遠地區的犯官,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在出獄後以及初到黃州的日子裏,寫給朋友的信件,一封都沒有得到回覆。他在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裏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不可避免地,他陷入了一個極度孤獨的境地,正如他的名作《卜算子》裏所寫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當然,他不會就此與世俯仰,隨波逐流,雖然“沙洲寂寞”,但這隻“孤鴻”依然襟懷磊落,依然堅持自我,依然“揀盡寒枝不肯棲”。

面對苦難,蘇軾沒有怨天尤人,他開始反省自己,他清醒地認識到,過去是有些鋒芒畢露了,有些自以爲是了

蘇軾謫居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過了不久,全家人都到了黃州,這給了他一些精神慰藉,不過生活卻更加艱難了。首先,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不能再住在廟裏,只好硬擠在一處廢棄的驛站——“臨皋亭”裏。“臨皋亭”靠近長江,年久失修,潮溼逼仄。他在《寒食節二首》裏自我解嘲說:“小屋如漁舟”,“空皰煮寒菜”,“破竈燒溼葦”,“也擬哭途窮”。

初至黃州,蘇軾“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餘”,所以花錢大手大腳。這時人口一多,立刻囊中羞澀起來。他不得不勒緊腰帶,把每天的花銷限制在一百五十文。每月的初一,他就取出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份,用畫叉挑起來掛在屋樑上。每天需要花錢的時候,就再用叉子挑下一串來。

元豐四年(1081),蘇軾生活“日以困匱”。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馬正卿,在他被貶不久後也追隨他來到了黃州。這時,馬正卿挺身而出,向黃州太守請求:“於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希望能劃一塊無主的地給蘇軾耕種。不久,原黃州太守離任了,繼任太守徐君猷很同情蘇軾的遭遇,就把黃州城東緩坡上一塊營防廢地劃給了蘇軾。

這“東坡”是營房舊址,瓦礫遍地,雜草叢生。但蘇軾別無選擇,只能帶領全家老小清除瓦礫,刈割荊棘,終於整理出五十畝田地來。他又購買了一頭耕牛,冬種麥,夏種稻,還種了蔬菜瓜果。從未勞作過的蘇軾嚐到了開荒種地的艱辛。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貶地耕植,寫過《東坡種花》二首,其中有“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的詩句。蘇軾仰慕白居易,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他慢慢地不再孤寂了,從各地趕來拜訪探視的朋友漸漸多了,參寥子更是不遠千里從杭州到黃州來探望他,而且一住就是“期年”。葉夢得在《避暑錄話》裏記載,蘇軾在黃州,每天早上起來,如果沒有客人到訪,就自己去拜訪朋友,“設一日無客,則歉然若有疾。”

每當有朋友遠道來訪時,狹小的“臨皋亭”就更不方便了。蘇軾決定自己動手,蓋幾間房子。在朋友們的大力幫助下,他在東坡地頭建成了五間草屋。落成之日,恰好天降瑞雪,蘇軾非常興奮,在草堂壁間畫滿了雪花,將屋子命名爲“雪堂”,並且寫了一篇《雪堂記》記述這件事情。

蘇軾謫居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2張

在黃州,蘇軾也算是無官一身輕了,他在這裏遊山玩水,泛長江、吊赤壁;在這裏飲酒賦詩,煮“東坡羹”,做“東坡肉”,釀“東坡酒”。在這裏,他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剝除了身上的每一點異己成分;在這裏,他徹底地脫胎換骨,對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進行了融會和批判;在這裏,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獲取了真正的個性自由。在這裏,他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黃州,蘇軾性格當中的恣意跳脫,開始慢慢收斂,變得更加深邃,也更加豁達。比如這首《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謫居黃州後,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3張

在黃州,蘇軾常說“多難畏事”、“多難畏人”,他在給李端叔的信裏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爲醉人所推罵,則自喜漸不爲人識。”穿着草鞋,與漁民樵夫混雜,被醉漢推罵,從名滿天下到無人認識,在被誣陷、受詬辱之後,在東坡的辛勤勞作之後,蘇軾脫胎換骨了,可以“自喜漸不爲人識”了。他說::“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木,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某一天,他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據說,太守看到這首詞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句子,大吃一驚,難道蘇軾要逃走歸隱?要知道蘇軾在黃州雖掛名團練副使,實則有名無實,當地長官要擔負起監管的責任。太守急忙來到蘇軾家裏,到了之後,卻發現蘇軾睡得正香,這才放下心來。

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朝廷的命令下來了,蘇軾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大約在四月七日後,蘇軾一家離開了一共生活了四年零兩個月之久的黃州。

黃州,是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站。餘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寫道:“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寫於黃州的那些傑作,既宣告着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着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