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楊吳在歷史上存在了多久?滅亡的原因又是什麼

楊吳在歷史上存在了多久?滅亡的原因又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代十國(902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在古代歷史上,存在不少以“吳”作爲國號的割據勢力。比如春秋時期的姬姓吳國,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吳國等。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楊吳,國號也是“吳”。當然,爲了和之前的吳國相區別,楊行密建立的吳國,一般被稱之爲楊吳,這就如同東吳也被稱之爲孫吳一樣。並且,由於地理位置上位於南方,所以,楊行密建立的吳國,還被稱之爲南吳。在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存在了35年左右,最終則是被南唐取代,當然,更準確地說,是齊國(徐齊)取代了楊吳。之後,齊國(徐齊)將國號改爲唐,這才被稱之爲南唐。

首先,楊吳(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爲楊行密所建,定都揚州。根據《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吳世家第一》等史料的記載,楊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一帶)人。唐朝末年,楊行愍原爲廬州牙將,中和三年(883年)拜廬州刺史,歸淮南節度使高駢。光啓二年(886年),因高駢要求,楊行愍改名楊行密。

景福元年(892年)八月,楊行密再入揚州,唐朝封楊行密爲淮南節度使。乾寧二年(895年),唐朝加拜楊行密爲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對此,在筆者看來,當時的唐朝已經十分衰落了。在無法掌控天下的背景下,唐朝用官職等籠絡楊行密等武將,自然是比較無奈地選擇了。

在楊行密割據揚州的時候,吳越王錢鏐派兵攻打楊行密。得知這一消息後,楊行密命周本禦敵,卻作戰失利,丟失了不少城池。於是,楊行密經過充分準備,派李神福進攻錢鏐,於杭州大敗錢鏐軍隊並活捉其大將顧全武。經過長期混戰,楊行密在江淮一帶立足。對此,在筆者看來,楊行密割據的地方,和之前的吳國比較接近,這自然是他最終以吳作爲國號的重要原因。

天覆二年(902年),楊行密進封吳王。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公元902年,伴隨着楊行密進封吳王,楊吳得以正式建立。當然,對於楊行密來說,在此之前就割據揚州了。在唐朝末年,楊行密於江淮舉起割據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天下陷入更大範圍的內亂。基於此,楊行密對於五代十國的歷史走向,自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楊吳在歷史上存在了多久?滅亡的原因又是什麼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唐朝追諡他爲吳武忠王,吳國武義年間改諡吳孝武王,其子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爲武皇帝,廟號太祖。《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楊行密生前沒有稱帝,但是,因爲他奠定了楊吳的基業,所以,他最後使用太祖的廟號,無疑是比較適合的。換而言之,這和三國時期的曹操比較相似。對於曹操來說,於公元220年去世。在曹操去世後,他的兒子曹丕篡漢自立,正式建立了曹魏王朝,而就曹丕來說,直接追封自己的父親曹操爲魏太祖。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905年,楊行密去世時,雖然對長子楊渥不滿意,但因其他的兒子年幼,只得將他召回囑咐後事,並指定由右牙指揮使徐溫、左牙指揮使張顥輔佐他。同年十一月,楊行密病逝,楊渥繼位。對此,在筆者看來,楊行密的病逝,堪稱楊吳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因爲即位的楊渥,不僅沒有讓楊吳發展壯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楊吳的滅亡。

楊渥一向喜好遊玩作樂,左牙衙指揮使張顥、右牙衙指揮使徐溫屢勸不聽,其親信又不斷欺壓楊行密的舊臣,將領們頗感不安。於是,到了公元907年,張顥、徐溫發動兵變,這導致楊渥大權盡失。同年五月,張顥與徐溫派人將楊渥殺死,時年二十三歲。其弟楊溥稱帝后,追諡楊渥爲景皇帝,廟號烈宗,陵號紹陵。

對此,在筆者看來,楊渥原本可以當一個守成之主,也即類似於後主劉禪的皇帝。但是,因爲自己的問題,楊渥僅僅在位數年時間,就被大臣殺害了。並且,正是因爲楊渥被殺,這導致楊行密的後人無法執掌楊吳大權了。在楊渥之後,楊隆演成爲南吳第三位君主。公元912年(天祐九年)九月,徐溫率文武官員勸楊隆演進位太師、中書令、吳王。徐溫爲行軍司馬、鎮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章攻楚國奪取嶽州,俘獲刺史苑玖。對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徐溫,已經堪稱楊吳的曹操或者司馬懿了。對於徐溫來說,不僅架空了楊吳的君主,更是在爲取代楊吳進行準備。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919年(天祐十六年)二月,徐溫率文武百官勸楊隆演稱帝,楊隆演沒有答應。公元920年,楊隆演受徐溫欺侮憂鬱而死,時年二十四歲,諡號宣王。在楊隆演去世後,其弟楊溥稱帝后,追尊廟號高祖,諡號宣皇帝(《舊五代史》作惠皇帝),葬於肅陵(今地不可考)。

楊吳在歷史上存在了多久?滅亡的原因又是什麼 第2張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楊溥(900年-938年),南吳太祖楊行密四子,吳烈祖楊渥、吳高祖楊隆演之弟,南吳末代皇帝。920年(武義二年)楊隆演去世,楊溥爲徐溫所迎繼吳王位,公元921年,改元順義。對於楊溥來說,已經無法力挽狂瀾了。換而言之,楊溥根本沒有實力來阻擋楊吳的滅亡趨勢。

最後,公元927年(順義七年),楊溥即皇帝位,改元乾貞。後唐天成二年(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封齊王,諡號“武”。雖然徐溫這位權臣病逝了,但是,他的養子徐知誥,依然把持了楊吳大權。公元937年(天祚三年),楊溥禪位徐知誥,南吳滅亡。楊溥被徐知誥上尊號爲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公元938年(升元二年)楊溥去世,諡號睿皇帝。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楊吳爲五代前期南方最強大的割據,楊吳的疆域包括今江西全境、湖北東部、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此外還佔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全據東南富庶之地。更爲關鍵的是,楊吳存在的35年時間中,幾乎沒有和其他勢力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這促使江南地區得以休養生息,從而爲北宋江淮地區的繁榮奠定基礎

此外,公元937年(天祚三年)。取代楊吳的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爲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爲“唐”,史稱“南唐”。從這一角度來看,楊吳的疆域,最終則是被南唐所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