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唐以來,爲什麼世人都喜歡牡丹?有哪些關於牡丹的詩作?

李唐以來,爲什麼世人都喜歡牡丹?有哪些關於牡丹的詩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牡丹受到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也留下了不少與之有關的名篇。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宋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但武則天並不喜歡牡丹,爲什麼呢?這裏是有故事的。據說有個冬天,已經做了皇帝的武則天準備到皇家賞花勝地上林苑遊玩。衆所皆知鮮花都開在春秋季,冬日裏的鮮花是很少的。但武則天未到上林苑遊玩之前創作一首詩《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希望在遊玩的時候能夠見到百花齊放。其實武則天這樣的希望,無非是想表達捨我其誰,唯我獨尊的志向。

而後世卻傳出許多傳說故事來,說的是上林苑裏的百花仙子接受聖旨,不得不趨炎附勢,在第二日就將滿園鮮花綻放開來,亦是表達出對皇家威嚴的屈服。衆花競開,唯獨牡丹花仍然是枯枝敗葉,武則天龍顏大怒,遂是將牡丹花貶斥到荒郊野外,哪裏知道來年春天,這些牡丹花竟然開出了更爲豔麗的花朵,比其他任何鮮花也都要美麗,亦成爲洛陽最爲名貴的鮮花。

李唐以來,爲什麼世人都喜歡牡丹?有哪些關於牡丹的詩作?

武則天不喜歡牡丹,但阻止不了別人喜歡,而且洛陽牡丹常常爲唐代詩人所吟誦,如劉禹錫有《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說,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纔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李白有《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說,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唐以來,爲什麼世人都喜歡牡丹?有哪些關於牡丹的詩作? 第2張

李正封有《牡丹詩》: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

這首詩被當時的皇帝唐文宗聽了之後很是賞識,從此牡丹便獲得了國色天香的美稱,留譽千年史冊

自此,亦有近千種牡丹綻放,這種自高層貴族所發起的牡丹運動,自然對民間影響深遠。乃至有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元代珠簾秀《醉西施》)這樣把牡丹比喻成美人的句子。

那麼,“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肯定是因爲牡丹花朵碩大,形態豐盈,雍容華貴的緣故。牡丹花的特點,在當時象徵着富貴吉祥,繁榮幸福。所以唐朝人特別激賞牡丹,視牡丹爲國花。尤其是在皇宮裏頭,這些嬪妃頭上戴牡丹,屋裏插擺着牡丹花,庭園裏栽的是牡丹,都是這種美好的象徵。

李唐以來,爲什麼世人都喜歡牡丹?有哪些關於牡丹的詩作? 第3張

其次牡丹是百花之王,恰如其分的代表了唐朝的時代精神和唐王朝在當時四方朝拜的至尊地位。唐代舒元輿的《牡丹賦》有這麼幾句:“我案花品,此花第一,獨佔春日......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穠李慚出!”這代表當時牡丹在人們心中至高無上,諸花難敵的地位。

再次是由於牡丹所具有的精神風骨之美。牡丹處處洋溢着大氣,因爲唐代士人普遍追求豪俠之氣的緣故,牡丹的精神風骨便與文人的精神世界完美契合,融爲一體。張潮在《幽夢影》中說:“牡丹令人豪。”這種精神受到濡染之後,得到了唐朝人士的普遍認同,並將之傳揚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