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書聖”王羲之的授業老師:衛夫人

“書聖”王羲之的授業老師:衛夫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羲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那你知道他的老師是誰嗎?她就是——衛夫人。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衛夫人(272年—349年),本名衛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

“書聖”王羲之的授業老師:衛夫人

衛夫人出身於書法世家,其族祖衛瓘(220年-291年),三國曹魏後期重臣,晉武帝時期,與索靖(239年-303年)均善草書,時人稱“一臺二妙”,說的是他二人的書法與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張芝有很深的師承關係。後人評價:“瓘得伯英(張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衛夫人從父衛恆,官至黃門郎,亦善書法,著有《四體書勢》。其父衛展,歷任江州刺史、廷尉,卒於任上。

衛夫人少時好學,尤其酷愛書法藝術,並以東漢末年的大書法家鍾繇的書法爲模仿對象,得其規矩,特善隸書。唐代書法理論家張彥遠編撰的《法書要錄》說衛夫人“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

衛夫人嫁給汝陰太守李矩爲妻,丈夫李矩的江夏李氏也是一個書法世家,只是名聲不如衛氏。衛夫人出嫁於李氏後,據說給李家帶來了“衛氏書法祕籍”,李家的書法水平進步飛速,發展至唐代,竟然也出現了李邕(678年—747年)那樣的書法大家。

衛夫人雖然繼承了鍾繇的風格,但在鍾繇瘦潔飛揚的基礎之上,更流露出一種清婉靈動的韻味,其書法作品帶有女性特有的嫵媚嬌柔的美感。

“書聖”王羲之的授業老師:衛夫人 第2張

唐代書法家韋續將衛夫人歸入著名書法家,列爲上品之下,也就是第一等中的第三級。唐代書畫家李嗣真(?—696)對此持相同意見,並指出衛夫人“正體尤絕”。

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張懷灌甚至把衛夫人的書法歸入妙品,僅僅屈居於最高等神品的寥寥數人之下。通過這些評論,我們可以知道衛夫人在我國書法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衛夫人不僅在書法藝術上有不讓鬚眉的成就,她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衛夫人撰有《筆陣圖》,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

衛夫人還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衛夫人還着重指出,執筆要有講究,不同書體應採用不同的執筆法,並加以具體分析,說:“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乎不齊,意後筆先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

衛夫人對書法藝術中的筆、意關係和書家修養等作出深刻的論述,應該說,衛夫人關於用筆的論述,在今天也仍然有其可取之處,她實質上是就此提出了書法家把握不同字體書寫風格的問題。

衛夫人簪花小楷

具體到筆劃上,衛夫人針對七種不同筆劃的書寫,提出七條標準,衛夫人對七種基本筆劃的描述,形象生動,恰合關竅,實爲初學書法者良好的入門途徑。

此外,衛夫人在《筆陣圖》中還提出初學書法,“先須大書,不得從小”,“善鑑者不寫,善寫者不鑑”等理論原則,也都是寶貴的經驗之談。

在上述論述的基礎上,衛夫人概括她對書法藝術總體的認識,提出了“力筋”之說。她認爲:“下筆點墨畫芟波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衛夫人在《筆陣圖》的這些理論,雖然也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一些論點,但經過她的總結,代表了她對書法藝術理論總的認識,爲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爲我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準,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姨母帖》(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衛夫人和“書聖”王羲之的母親還是姊妹,衛夫人也十分喜愛這個自幼練習書法的小外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講,沒有衛夫人的啓蒙教育,也就沒有後來的“書聖”王羲之。

在衛夫人的悉心栽培下,本就天資聰穎的王羲之進步更快了,王羲之12歲的時候,衛夫人見他寫的字,已經很出色,激動地對人說:“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超過我的。”

衛夫人的話果然沒錯,衛夫人與王羲之,可謂是名師與高徒,大概衛夫人自己也沒想到,她收的這個外甥徒弟日後會成爲我國書法史上一座讓人仰望的高山,被世人尊稱爲“書聖”,併爲她寫下了飽含深情的《姨母帖》。

唐代的“詩聖”杜甫在名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說:“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這說明,在盛唐時期,衛夫人的書法便已名動天下。衛夫人在我國曆史的長河中,是值得永遠銘記的一位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