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烏江自刎不是悲劇嗎?爲什麼說這是項羽最好的結局?

烏江自刎不是悲劇嗎?爲什麼說這是項羽最好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力大能舉鼎,堪稱中國歷史上勇猛第一人,他以武力而聞名,曾有人評價他“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小時候,項梁(項羽的叔父)讓項羽學劍術,項羽說:“我不學!劍 只能打敗一個人!我要學能打敗一萬個人的!”他叔父項梁 一聽,有骨氣!就開始教他學兵法。項羽還是不樂意學。雖 然沒有專門學習武術和兵法,但項羽在中國武術和中國軍事 史上還是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就拿武術來說吧,他是我見過的力氣最大的人,幾十個 人加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他也是史載親手殺人最多的人 之一——上千餘人。殺人,這是人家的天賦。

再說軍事上,他雖沒學過兵法,但卻洞察許多軍事家也 無法感悟到的奧祕。攻城略地,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歷 史上著名的標杆戰役——破釜沉舟就是人家指揮打的。 破釜沉舟講的是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勝仗。項羽在渡河 打仗之前,把所有的鍋碗瓢盆都砸了;在渡河之後把船也沉 入河底,使士兵們有了只許勝不許敗的勇氣與決心,從而一 鼓作氣打敗了敵軍。別看只是砸幾個破碗,這表明項羽洞察 軍事奧祕: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終,項羽憑藉 着自己過人的力氣,過硬的膽氣,過強的才氣,當上了楚國 的頭領——儘管是自詡的。

烏江自刎不是悲劇嗎?爲什麼說這是項羽最好的結局?

其實,當領袖也是一門藝術,一門籠絡人心的藝術。而 楚漢相爭的時候,中國出現了兩個頭領,一個是劉邦,另一 個就是項羽。 像項羽這樣的人傑,遇到劉邦這樣的無賴混混兒卻是一 點辦法也沒有,就好比《天龍八部》中豪邁俠義的喬峯大俠 碰到李鴻章這樣的官場老滑頭,與人家比試推杯換盞左右逢 源的本事,縱然喬峯再義氣再豪邁,武功再高強也無濟於事, 最終當然是李鴻章取勝,喬峯輸了。同樣道理,項羽縱然力 氣再大,膽氣再硬,才氣再強,也無濟於事。 當時,劉邦在身邊籠絡了一羣人,例如運籌帷幄的張良, 攻無不克的韓信,以及內勤部長蕭何,等等。 而項羽的身邊卻只有一個謀士——范增。 范增是一個七十多歲的宅男,平常喜愛宅在家裏研究奇 謀詭計,後來成爲項羽的謀士。項羽雖然只有一個謀士,卻也不真聽他的。要我說也是,誰喜歡每天聽人喋喋不休,羅裏囉嗦地說些不吉利的話呢。

烏江自刎不是悲劇嗎?爲什麼說這是項羽最好的結局? 第2張

最終,劉邦採用張良的計謀,圍困項羽,並讓四處唱起 楚國民歌。項羽的軍士大多是楚國人,聽到家鄉民歌,人心 思歸,於是不斷有人從軍中逃走。半夜,項羽從睡夢中醒來, 發現身邊的人已經跑得差不多了。 這是張良的一個計謀:你不是想當皇帝嗎?那我就讓你 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讓你成爲真正的孤家寡人。 最大的悲劇莫過於英雄末路、美人遲暮了。當時英雄雖然末路但美人卻尚未遲暮,一個小小的女子——虞姬仍然陪伴在項羽身邊。 項羽不禁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我力能拔山, 氣勢蓋世,時勢不利烏騅馬不離我而去,烏騅馬不離我而去怎麼辦呢?虞姬啊虞姬,我無可奈何。而當別人棄項羽而去 時,虞姬卻說:“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說完舞一段劍, 趁項羽不備,自刎而死。

烏江自刎不是悲劇嗎?爲什麼說這是項羽最好的結局? 第3張

這是一幕悲劇,一幕英雄悲劇,可它也許是項羽最好的結局。假如項羽沒有死,假如他殺出了重圍,假如他勝者爲王, 那麼,項羽還會愛虞姬一生一世嗎?虞姬還會成爲項羽心頭 永遠抹不去的傷嗎?項羽還會成爲俠骨柔情的悲劇英雄嗎? 這是一個悲劇,一個令後人嗟嘆的悲劇。 可這也許是大英雄項羽最好的結局。 用讀美文的方法讀歷史,不失爲一種好的讀史 方法。 有些史書雖是古文,但並不像想象的那麼晦澀 難懂。《史記·項羽本紀》就是一篇這樣的文章, 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篇名副其實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