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韓信是如何得到劉邦重用的?蒯通爲什麼勸韓信遠離劉邦?

韓信是如何得到劉邦重用的?蒯通爲什麼勸韓信遠離劉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馮夢龍在他的《三言》中說,曹操,是轉世的韓信。直指前者的智謀與不平。韓信到底有多厲害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韓信,平民出身,秦朝末年參加起義軍,最初投入項梁營帳,項梁死後,跟隨項羽。

與我們想到的能人成才故事不同,韓信沒有所謂的“少年就天資不凡”,也沒有參軍以後的“屢立奇功”,韓信的成長,非常現實:從小被人瞧不起,還忍受過胯下之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遭遇過很長一段時間霸凌。

跟了項羽以後,最高做過管倉庫的小官,雖然脫離兒時成長環境,但是距離建功立業還差的遠。

亂世之中的小人物步調就是這樣,不僅充斥着“默默無聞”,偶爾還會險象環生,直到有一次,韓信因爲“連坐”,被判斬首,於是就出現了歷史中經典一幕:

時監斬官是夏侯嬰,韓信道“漢王打算得天下,爲何還要殺壯士?”

這句話妙就妙在,點出兩層意思:劉邦志在天下;我有能力助他得天下。

果然,夏侯嬰一聽,心想“這小子不簡單”,遂將其引薦給劉邦。

韓信是如何得到劉邦重用的?蒯通爲什麼勸韓信遠離劉邦?

後人多說,這個片段就可以看出來韓信其人的傲慢,但筆者卻不這麼認爲。面臨着生死一線,韓信的所言所行必須要抓人眼球,纔可以引起對方注意,如果不是這樣大放厥詞,恐怕早就成了刀下鬼。

這現實,往往更加殘酷。

到了劉邦那裏,韓信並沒有很快被重視起來,不過是從給楚王管倉庫,變成給漢王看糧草。直到遇到了伯樂蕭何。

蕭何知道直接引薦能人,那恐怕會讓劉邦看低,於是玩了次心理戰術:劉邦受到項羽排擠以後,有許多手下認爲未來堪憂,於是紛紛逃跑。蕭何也跟着跑了……劉邦又氣又急。半天以後,蕭何回來了,劉邦問他“你爲什麼逃跑?”蕭何道“我沒有逃跑,我是追人,我追的正是韓信。”

劉邦一看,跑了幾十人你不追,獨獨追那個小芝麻官,這人必定不凡。從此以後,韓信才得重用。

韓信是如何得到劉邦重用的?蒯通爲什麼勸韓信遠離劉邦? 第2張

有關他的計謀、軍事才能,罄竹難書,被歷史稱爲漢初三傑。(另外兩個是蕭何與張良)

但是韓信仍沒能逃脫那個註定的結局:漢朝建立以後,先是被貶,後由弟弟向呂后舉報“造反”。呂后叫韓信進宮,在長樂宮設伏兵將其誅殺。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說,韓信早就與陳豨通謀造反。但是這件事歷來都有爭議,因此不好下定論,不過劉邦一直對他深深忌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爲韓信即可以於細微處知曉人心,又能在宏觀上判斷局勢。

韓信身邊有一個謀士,名叫蒯通,根據《漢書》記載,此人對韓信提出了三分之計。即,在劉邦和項羽打的不可開交時,不偏幫某一方,而是對楚與漢都給予援助,讓他們誰也消滅不了誰。然後,再由韓信佔據齊國、聯合燕國,使天下三股力量互相制衡,呈現鼎力之勢。

但是這條計策被韓信否定了。於是,蒯通又列舉了許多名人的例子:大夫文種,幫助勾踐建設越國,後逐漸強大,而文種卻被殺掉;常山王與成安君也在受難的時候有過過命交情,但是最後仍舊分崩離析。這就是所謂的飛鳥盡,良弓藏。

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韓信不置可否。

《史記》記載,韓信被殺前說的唯一一句話是“後悔沒有采取蒯通的計謀”。這個計謀,不知道是指三分之計,還是遠離劉邦。

劉邦聽到韓信死前說了這麼一句話,立刻叫人把蒯通抓來,並對身邊的守衛說“煮了他”,好在這蒯通有個三寸不爛之舌,拽了一通大道理,竟然說服劉邦將自己放了。這裏不得不感慨一下,世人均說呂雉殘忍,因爲人彘事件,但瞭解到他有個喜歡動不動就“煮人”的丈夫,也不覺得有多奇怪了。

韓信是如何得到劉邦重用的?蒯通爲什麼勸韓信遠離劉邦? 第3張

後記:

本文的素材取於《漢書》與《史記》。但是由於做成年代的侷限性,不能全面概括人物。後世對韓信的定性一直是一個爭論,他有沒有造反,是否真心忠誠等等問題,都有待解答。

倒是對劉邦的刻畫,直白且簡單。司馬遷自己說,劉邦回來以後知道韓信被呂后殺了,“且憐且喜”,就是這四個字,幾乎概括出人物全部心裏:可憐一個人才死了,可喜一個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