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以帶兵作戰能力來說,從秦末到漢朝這段時間,應該是沒有能打過韓信的,韓信堪稱是軍事奇才,也就項羽能跟他有一拼,但是最終項羽也成了他的手下敗將。

如果韓信在適當的時機反劉邦,劉邦也許敗在楚漢戰爭中了,但是韓信的格局在那了,沒有奪取天下的志氣,這是韓信和項羽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武夫想奪天下,不會耍流氓可不行。

據說秦始皇東巡的時候,項羽和劉邦都看到了秦始皇華麗的車蓋,這個時候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

這就是氣魄,當然項羽是有氣魄,沒有志氣,他的志氣就是想要秦始皇華麗的車蓋,在打下咸陽的時候,項羽竟然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韓信沒有項羽一樣的氣魄,更沒有劉邦的格局。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韓信是平民出身,在當時混的最差,劉邦是小吏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而項羽是貴族,起點就比韓信高。

因此韓信經常寄人籬下,最後還有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總之,在逆境中磨鍊了韓信的意志,其實也磨去了棱角,這使韓信明顯不能夠與劉邦和項羽一樣,一心要奪得天下。

韓信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選擇自己帶兵造反,可能是韓信壓根就沒有想過自己去當一個王,剛開始跟隨項梁,項梁死後就跟隨項羽,大概是因爲出身上的差距,項羽十分看不起韓信,對於韓信的建議也並沒有採納,最後投奔了劉邦,結果在劉邦的帳下也沒有受到重用,甚至在劉邦入漢中的時候還要跑,於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我們都能夠想到,如果沒有蕭何月下這一追,也許韓信以後也就是個無名之輩了。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第2張

蕭何在向劉邦做背書的時候說,如果你要做漢中王,那用不上韓信,如果你要做天下的王,就需要韓信的輔佐,蕭何看人很準,基本看到了韓信的定位,那就是作爲劉邦的輔佐人才。

劉邦是怎麼用韓信的呢?拜韓信爲大將,暗度陳倉,然後將很多的軍隊交給韓信去帶,在韓信的率領下,劉邦一路攻城略地,先後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平定整個北方,對項羽實施了包圍計劃。

在公元前202年是關鍵的一年,當時劉邦趁楚軍疲憊開始對楚軍發動戰略攻擊,並且約定韓信和彭越從北方南下合圍楚軍,結果是劉邦追着項羽打,韓信和彭越不爲所動,結果項羽一個反殺,給劉邦好頓胖揍。

這個時候,韓信如果能夠擁兵自立,至少可以佔據半邊天,這明顯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把劉邦愁的,當時張良給劉邦獻了計策劃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爲齊王韓信封地;

並且將這場戰役交給韓信來指揮,最後打敗項羽,成就了劉邦的帝王之業。在劉邦和項羽決戰的時候,韓信如果自立,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之一都是可能的。

但是劉邦只用了一塊地就讓韓信死心塌地了,說明韓信的格局不行,沒有容納天下的雄心壯志。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第3張

等到劉邦平定天下開始搞異姓王的時候,有人就勸韓信造反,韓信不聽,最後被劉邦罷了兵權,其實這個時候韓信即使想要造反,大勢已去,成功的概率已經很渺茫了。

這一點從劉邦和韓信的談話也能看出來,劉邦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這就是“多多益善”這個成語的由來。

劉邦然後笑着說:“您越多越好,爲什麼還被我轄制?”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從這個談話中可以看出,韓信的確沒有統御天下的本領,帶兵打仗和成爲帝王壓根就是兩碼事。

蒯通勸韓信割據一方韓信爲什麼沒聽?韓信有擁兵自重的能力嗎? 第4張

韓信臨死的時候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

蒯通的建議就是在劉邦和項羽決戰時,讓韓信按兵不動,然後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實這也是韓信最好的機會,結果韓信卻說,劉邦待他恩重如山,不能忘恩負義,最後坐失良機。

從這裏,我們再次能夠看出,韓信是有過擁兵自立,或者打敗劉邦的機會的,只不過他以婦人之仁沒有這樣做,最後“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