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功績不遜名臣的傑出宦官:亦失哈

功績不遜名臣的傑出宦官:亦失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傳統史家的筆下,大明王朝是一個宦官跋扈、亂政禍國的朝代,認爲他們爲患之深甚至堪與晚唐時那些左右帝位傳承的權閹們相比。其實明朝宦官權勢完全無法與他們的唐朝前輩們相比,不論是前期的王振、汪直;還是後來的劉瑾、魏忠賢,他們的權力全部來自皇帝的信任和依賴,一旦失去了這種特殊的信任,那皇帝只需一紙詔書就可以讓其束手就擒。也就是說,宦官們只是朱家皇帝用來制約文臣、平衡朝堂的一種工具而已。

更不用說明朝二百多年歷史上,也有不少才能卓異、功績不遜名臣的傑出宦官存在,其中最知名的自然是統領大明的無敵艦隊、揚國威於四海百國的鄭和了,而還有一位與之同時期的大太監,他的成就足與鄭和相比,在後世卻聲名不顯,此人就是亦失哈。亦失哈與鄭和在出身、經歷和一生功業等各方面,都有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建功立業的方向一在西與南、一在東與北;一則在海、一則在陸而已。和鄭和一樣,亦失哈在東北開創的基業到了仁宣之後就基本全盤放棄,兩人都是大明開啓收縮國策之後的悲情人物。

功績不遜名臣的傑出宦官:亦失哈

鄭和本是雲南回族子弟,在明軍收復被蒙元餘孽佔據的雲南的軍事行動中,被徵召入宮中,成爲內監後被派遣到皇子朱棣身邊做了貼身內侍,並在靖難之役中屢建戰功,這才得以被委派爲七下西洋的欽命帥臣。而亦失哈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是少數民族出身,在洪武初年就隨海西女真部族貴人們歸附明朝,當時應該還是一個幼童,就這樣稀裏糊塗入宮成了太監。在宮中混了多年資歷後,在洪武末年到永樂初年時,亦失哈得到了成爲遼東鎮守太監的機會。

明朝對遼東以及更廣闊的東北區域的經營幾乎完全沿襲自元朝,從明初開始就在那裏推行既直管又羈縻的特殊治理方式。所謂直管也不是在這裏建立行省郡縣,而是以設立衛所的方式實行軍管,在一些核心城市和交通要點由正宗明軍駐守,其他大多數衛所軍官由當地各部族酋長們兼任。永樂年間,朱棣爲了進一步向東北外圍拓展,決意建立奴兒干都司,統管元朝徵東元帥府舊地,在吉林建官營船廠大量建造後勤運輸所用船隻,利用松花江、黑龍江各水系保證全都司轄區數百個衛所的錢糧物資供應,而總攬這一切的正是本地土著出身的亦失哈。

這個理論上轄區面積足有數百萬公里的遼闊區域,卻是讓中原士人望而卻步的苦寒之地,離繁華富庶的京師足有千里萬里之遙。而亦失哈作爲欽差太監,只能靠不斷巡視各地衛所的方式,保持朝廷在這裏的存在,其艱辛之處和蹈海萬里的鄭和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除此之外,他在奴兒干城附近興建永寧寺,要求各部酋長貴人定期朝拜,試圖以宗教的形式加強他們對朝廷的向心力,還藉此招攬了很多從未聽命於朝廷的部族,並動員他們按時去京師朝貢。

在亦失哈的努力下,明朝在東北方向的影響力範圍擴展到了歷代所不及的地步,可惜從宣宗開始,明朝開始實行收縮國策,將奴兒干都司駐地撤回到內地的三萬衛,正統年間就幾乎完全放棄了對遼東以外區域的管轄,暮年的亦失哈也不得不返回京師,在孤寂中渡過殘生,而奴兒干都司的放棄正標誌着大明王朝的國勢從此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