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浚的北伐計劃是怎樣的?爲什麼岳飛不同意他的計劃?

張浚的北伐計劃是怎樣的?爲什麼岳飛不同意他的計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岳飛的故事。

岳飛是抗金名將,南宋重用的武將,他也有北伐恢復中原的意志,可是在南宋名臣張浚,力主集結兵力,大舉北伐,征討僞齊的時候,被張浚看重的岳飛卻堅持認爲不可以用兵,也是惹得張浚很不爽。

那麼爲何岳飛會極力反對張浚的北伐計劃呢?個人認爲,岳飛心中有難以言明的顧慮。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七》先是,張浚欲徵劉豫,會四大將於龜山……惟岳飛獨以爲不可用兵。浚再三問之,飛堅執不可之說。浚以飛爲玩寇,議不協而罷。

首先要說一下,如何對付僞齊,岳飛是有自己的北伐之策的。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飛謂豫不足平,要當以十萬衆橫截金境,使敵不能援,勢孤自敗,則中原可復。張浚不以爲然。

簡單來看,岳飛的意圖是集中一支10餘萬衆的部隊,橫亙在僞齊和金國之間,切斷僞齊和金國之間的聯繫,這樣的話,僞齊自滅,不過和岳飛不支持張浚一樣,張浚也不支持岳飛。

張浚的北伐計劃是怎樣的?爲什麼岳飛不同意他的計劃?

不是說岳飛的戰略不好,而是說實行起來,是有高風險的,負責深入僞齊和金國連接處的宋軍必然是精銳,這麼一支規模龐大的部隊,需要多麼龐大的後勤部隊支撐,除非宋軍可以實現就地籌糧。

再者,這支宋軍又要堅持一段相對長的時間,不然僞齊也不會直接投降,因此這麼打是存在風險的,想當年東晉名臣劉裕,率領大軍一路北伐,攻入了關中,最後也是落敗了,雖然南宋面對的局勢沒有那個時代混亂,可是畢竟是大軍深入,危機還是存在的。

話說回來,岳飛不支持張浚的北伐計劃,根本原因是南宋沒有能力組織那麼龐大的北伐行動

張浚是有大志向,可是在紹興六年,即1136年,他就組織過一次大規模北伐,目標就是征討僞齊。

《宋史.張浚傳》浚以敵勢未衰,而叛臣劉豫復據中原,六年,會諸將議事江上,榜豫僭逆之罪。命韓世忠據承、楚以圖淮陽;命劉光世屯合肥以招北軍;命張俊練兵建康,進屯盱眙;命楊沂中領精兵爲後翼以佐俊;命岳飛進屯襄陽以窺中原。浚渡江,遍撫淮上諸戍。

可以看到,張浚是集結了南宋長江中游以及兩淮之地的所有兵力,這是南宋和金國多年交戰中,積累起來的精銳部隊,這就是衝着要了僞齊的命去的,這樣纔可以收復故土。

同時從戰略上看,兩淮戰區是重中之重,是北伐的主攻方向。

被後世看輕的宋高宗趙構也是硬氣了一把。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六年八月)甲辰,詔諭將士將親征……辛亥,奉神主發臨安。

宋高宗可是下詔親征,從臨安北上,奔着建康去,趙構擺出了姿態,那就是要和僞齊打決戰的,就是要收復故土的。

因此張浚力主的這次北伐,聲勢不可不謂浩大,南宋的決心,不可不夠堅決,只是說這次北伐並未成功。

張浚的北伐計劃是怎樣的?爲什麼岳飛不同意他的計劃? 第2張

當時韓世忠所部的確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張俊和劉光世並不想過於參戰。

《宋史.高宗本紀》沂中至濠州,劉光世已棄廬州而南,浚遣人督還,光世不得已駐兵應沂中。

《宋史.張浚傳》俊、光世皆張大敵勢......劉麟逼合肥,張俊請益兵,劉光世欲退師,趙鼎及籤書折彥質欲召岳飛兵東下。御書付浚,令俊、光世、沂中等還保江。

也就是在僞齊大軍南下的時候,張俊和劉光世都在誇大敵情,一個請求增兵,一個不戰而退,這對整體戰局影響是很大的,畢竟兩路兵馬都不想用力,都做好跑路的準備,韓世忠怎麼獨自支撐局面呢?

當時岳飛也是奉命東下,去馳援東線戰場,要不是楊沂中所部擊敗僞齊軍,打出了藕塘大捷,局勢還不知道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呢?

從這次北伐未成的行動中,可以看到,在大規模北伐的過程中,張浚雖然執掌軍務,可是並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統領全軍,像張浚,劉光世這樣的武將,他們都有各自的兵馬,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張浚對他們的掌控力並不強。

換句話說,南宋各部缺乏強有力的統一指揮,這樣的局面是不支持大規模北伐的,這或許也就是岳飛的擔憂,也是岳飛不支持張浚北伐的原因。

對於南宋來說,如果想要滅掉僞齊,乃至和金國交手,當務之急就是要進行一次整軍,從各部武將手中收攏兵權,切實掌握宋軍精銳,只有保證這一前提,張浚的北伐機會纔有實現的可能。

不然的話,即便宋軍在局部打出優勢,當面對僞齊乃至金軍反撲的時候,像張俊、劉光世這樣的人,仍然會處於個人利益,而匆匆撤軍避戰,這也必然會引起全局的混亂,到那個時候,宋軍陷得越深,自然也就會敗的越慘。

可問題是,貌似張浚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整軍,去收攏兵權。

張浚的北伐計劃是怎樣的?爲什麼岳飛不同意他的計劃? 第3張

因爲重創南宋兩淮防區的淮西兵變,就和張浚有脫不開的關係。

《宋史.張浚傳》劉光世在淮西,軍無紀律,浚奏罷光世,以其兵屬督府,命參謀兵部尚書呂祉往廬州節制。而樞密院以督府握兵爲嫌,乞置武帥,乃以王德爲都統制,即軍中取酈瓊副之。浚奏其不當,瓊亦與德有宿怨,列狀訴御史臺,乃命張俊爲宣撫使,楊沂中、劉錡爲制置判官以撫之。未至,瓊等舉軍叛,執呂祉以歸劉豫。祉不行,詈瓊等,碎齒折首而死。

《宋史.劉光世傳》初,光世麾下多降盜,素無紀律;至是,督府命呂祉節制其軍。酈瓊殺祉,驅諸軍降劉豫。

張浚也是意識到,想要實現北伐大業,勢必要加強對宋軍的掌控能力,因此罷免了劉光世,收攏他的兵權,可結果是,劉光世舊部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率4萬餘種,裹挾着10餘萬百姓北上投靠僞齊。

這致使南宋的江淮防線洞開啊,而這恰恰是張浚在整軍過程中,處置不當所導致的。

因此,岳飛當時不支持張浚的北伐計劃,也就可以理解了,以當時宋軍內部的複雜情況,不進行徹底的整軍,不形成強有力的統一指揮體系,就貿然進行大規模北伐,結果未必會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