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是什麼改變了清朝的歷史走向?

清朝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是什麼改變了清朝的歷史走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大清王朝風氣閉塞,滅亡前夕,狂妄與自大已成爲另類“顯學”,甚至改變了清王朝的歷史走向。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來華交涉改善通商和傳教事宜,並希望清廷能夠允許英國派遣人員駐京。

乾隆瞭解訴求後,敕諭英國國王,曰:“諮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批閱表文,詞義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爲嘉許。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

又曰:“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此事之難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請,以致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

這是乾隆慣用的伎倆,懷柔與鎮壓。先是以大國的姿態歡迎來使,再一一否定了英國的訴求。

清朝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是什麼改變了清朝的歷史走向?

想經商?不行,沒有這個習慣。想駐京?人太多,安排不了。最後,再用一句“我天朝自有國情在此”明確拒絕了英國方面所有的訴求。

究其實質,還是“天朝統馭萬國”的思想在作祟。清廷嚴禁在“朝貢”軌道之外發展國家經濟貿易關係恰恰深刻地反映了中國晚期封建主義的歷史本質,也集中表現了閉關鎖國的基本內涵。

以天朝自詡,對國際形勢一無所知,古人所謂坐井觀天者,其所見勿乃類似。

此愚昧之自尊態度 ,不僅朝廷有之,即學者亦不能免。

俞正燮:“洋人巧器,亦呼爲鬼工,而羅剎安之。其自言知識在腦不在心。蓋爲人窮工極巧,而心竅不開。在彼國爲常,在中國則爲怪也。”

清朝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是什麼改變了清朝的歷史走向? 第2張

魏源“論天主教”曰:“受教者先令吞丸一枚,歸則毀祖先神主,一心奉教,至死不移。有泄其術者,服下藥,見廁中有物蠕動。洗視之,則女性寸許,眉目如生。詰之本師,曰:此乃天主聖母也。入教久則手抱人心,終身信向不改教矣。凡入教人病將死,必報其師。師至則妻子皆在室外,不許入。良久氣絕,則教師以白布囊死人之首,不許解視。蓋目睛已被取去矣。有僞入教者,欲試其術。乃佯數日不食,報其師至,果持小刀進前,將取睛。其人奮起擊之,乃踉蹌遁。聞夷市中國鉛百斤,可煎紋銀八斤。其餘九十二斤仍可賣歸原價。惟其銀必以華人睛點之乃可用,則西洋人之睛不可濟事也。”

俞、魏兩人何等人也,乾隆康熙年間的著名學者,所見荒謬如此,則其餘更不足論。

清朝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是什麼改變了清朝的歷史走向? 第3張

他們用驕傲的態度去看待西方的武器和傳教,在他們眼裏西方的一切是鬼工,是怪誕,是不值得去探究,更不值得去學習。

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懂得謙虛學習,鄙夷所有外來物,只圖安逸,這樣的清王朝能走多遠?

無知的人總是充滿迷之自信,清朝上下把這句話演繹得十分生動,以至於引來外侮,最終葬送了近三百年曆史的江山,事之可惜,不過如此。

所以,與其說是歷史否定了清王朝,不如說清王朝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