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人?和影視中大爲不同

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人?和影視中大爲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對於紀曉嵐的瞭解,大部分還是停留在電視中,張國立老師那詼諧幽默的表演,但是真實的紀曉嵐根本不是這樣的。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自號石一,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據史書記載,他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衆,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是我國清代著名學者及文學家,後世都稱他爲“清代第一才子”。但他的真實形象,和如今的電視屏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人?和影視中大爲不同

在民間傳說中,紀昀的形象是風流倜儻,一表人材的;在銀屏上,基本上由張國立“壟斷”的紀曉嵐形象,也頗說得過去。但真實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據史書上記載,紀昀此人“貌寢短視”,身廣體肥,長相不美。另外,大學士朱珪對紀昀作過如下評價:

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

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

如此說來,紀昀還有口吃的毛病。當然,紀昀既然能通過各層科舉考試,其間有審音官通過對話、目測等檢查其形體長相,以及說話能力,以免上朝時影響朝儀“形象”,應該不至於醜得沒法見人,但無論如何,紀昀之長相不好看,卻是無疑的。而這,又成爲紀昀一輩子官場不順的重要原因。

這裏需要介紹一下背景知識。紀昀的官場命運是由乾隆帝掌握的。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聖主”,亦是一位真正的富家公子哥,故沾染了不少公子哥習氣。對於紀昀來說,乾隆帝最要命的一條就是用人標準,特別是對身邊的近臣而言,他不但要求這些人機警敏捷,聰明幹練,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輕漂亮。例如和珅、王傑、于敏中、董誥、樑國治、福康安等人都是數一數二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和珅的美貌是不用說的了,即使是福康安,能在乾隆晚年得到寵信,一方面是由於他死心塌地地追隨和珅,與其結成死黨,另一個重要原因卻是因爲他年輕漂亮。正如曾經來華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在其著作中說的那樣,福康安“英氣嶄然,一翩翩少年貴胄”。

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人?和影視中大爲不同 第2張

長相本由天註定,沒有辦法選擇。但倒黴的紀昀偏偏又碰上乾隆帝,所以即便他再才華橫溢,也難得到真正的重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而無法參預重大的政治決策。紀昀一生中兩次任鄉試考官,六次任會試考官,三次任禮部尚書,均是這種際遇的體現。即便是乾隆帝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應受罰,乾隆帝卻說:“其派出之紀昀,本系無用腐儒,原不過具數,況且他刑名等件素非諳悉,且目系短視……其咎尚有可原。”可見紀昀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還有一次,內閣學士尹壯圖指陳弊政,稱各省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馳。經過各省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皆蹙額興嘆,各省風氣大抵皆然。”由於這些話惹惱年歲已高、再也聽不近忠言的乾隆帝,結果軍機大臣要將尹壯圖擬斬。尹壯圖之父尹松林與紀昀爲同年進士,當紀昀打算爲尹壯圖救情時,乾隆帝竟勃然大怒,當即罵道:“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面對這樣的指責,紀昀只能忍氣吞聲。我想,在電視劇中,是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鏡頭的吧?

正如清史專家鄧之誠先生所言:“於時大臣響用,頗以貌取,文達(即紀昀)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爲純帝(即乾隆帝)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皆不得朊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爲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於文襄、樑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長相作爲選用人才的標準,和文革時期的“出身論”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不能不說,這正是一種歷史的悲哀。

另一方面,在電視劇中,紀昀與和珅的關係經常是形同水火,勢不兩立;民間也有不少傳說,多次講到紀昀如何捉弄和珅。比如據傳,和珅在宰相府內修建涼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額,便求紀昀題字,結果紀昀爽快答應,題以“竹苞”,系引用《詩經·小雅·斯千》中的詞語,即“如竹苞矣,如鬆茂矣”,人們常以“竹苞松茂”頌揚華屋落成,家族興旺。但紀昀僅取其半,實系譏諷和珅“個個草包”之意。結果和珅恨之如骨,幾次進讒言,參奏紀昀。

其實,這種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我們僅從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乾隆朝晚期,紀昀好友、御史曹錫寶欲彈劾和珅,紀昀雖爲朋友擔心,但也僅以宋人《詠蟹》詩相贈:

水清詎免雙鰲黑,

秋老難逃一背紅。

意思是說,現在彈劾和珅,恐怕時機不夠成熟。但曹錫寶沒有聽從紀昀的告誡,毅然上書,指參和珅。結果乾隆帝大怒,要將曹錫寶治罪,此時的紀昀再也不象上次救盧見曾那樣,盡力爲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帝面前竭力表白,聲稱自己毫不知情。

由於表現得過於露骨,反而使乾隆帝認爲紀昀正是幕後指使者。可見,紀昀怎麼會把自己樹成和珅的對立面呢?

晚年的紀昀,常以弈道爲喻,言其心志。比如:

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

哪似頑仙癡不省,春風蝴蝶睡鄉深。

從上面的詩句來看,紀昀雖然不會與和珅同流合污,但依他的性格特點,也不會與和珅發生面對面的衝突。電視劇中的那些鏡頭,根本就不會出現。

紀昀久任官場,而官職並不低,能夠在官場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爲官之道,這種爲官之道,正是各不得罪。而他長期追隨乾隆帝,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阿諛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見其爲人。嘉慶十年(1805年),紀昀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友人送給人的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就是這樣的一位“世故老人”,他又如何肯、如何敢與權傾朝野的和珅直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