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劉墉、和珅和紀曉嵐三人的關係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劉統勳爲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乾隆帝評價他“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劉墉、和珅和紀曉嵐三人的關係,是舞臺上關注的焦點。劉墉與和珅的爭鬥,紀曉嵐與和珅的爭鬥,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但其實歷史上的三人關係,並非如此。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一代名相劉墉出身於號稱“天下第一家”的劉氏家族。劉墉祖籍山東青州府諸城縣,即現在的山東省諸城市。他和父親、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統勳,侄子、吏部尚書劉鐶之死後,都歸葬於諸城白家莊。民間之所以有劉家爲“天下第一家”的稱號,主要是因爲在清代,諸城劉墉家族,先後出了十餘位進士、二十多個監生、舉人,做過官的人至少有三十位以上。

清人繪劉墉像。後人在發掘劉墉墓時發現劉墉的屍骨很奇特,“腦殼很大,二十五公分見圓,眼窩內可放 下大雞蛋”,小腿骨長過半米,據現場民兵估算,劉墉生前身高肯定超過一米九,大致在1.95米到2米之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劉墉爲官,有乃父之風。又因爲他爲官“忠君、愛民、清廉”,很有政聲,特別是在他任江寧知府期間,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蹟廣爲流傳,後來成書的章回小說《劉公案》,就是描寫這方面的事情。不過,該書內容並不是信史,有不得誇大、渲染之處。特別是人盡皆知的關於劉墉的綽號:“劉羅鍋”,就更不可信。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在封建社會,選官向來是以“身、言、書、判”作爲首要條件的。所謂身,即形體,需要五官端正,儀表堂堂,否則難立官威。所謂言,即口齒清楚,語言明晰,否則有礙治事。所謂書,即字要寫得工整漂亮,利於上級新聞記者他的書面報告。所謂判,即思維敏捷,審判明斷,不然便會誤事害人。

在這四條標準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爲觀瞻所繫,不能不特別強調。劉墉系科甲出身,歷經層層考試選擇,必在“身言書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順利過關。因此可以完全肯定,劉墉本人既非“羅鍋”,也絕對不會是什麼“水蛇腰”。

但劉墉做到如此高官,絕不可能公開和權臣和珅做對。和珅位極人臣,也不可能草包一個。

劉墉入京任官之後,久在官場混跡,爲人十分圓滑,根本不可能和權勢遮天的和珅做任何對抗。儘管他不會滿意和珅的所作所爲,卻不會因此而表現出來。當然,當乾隆帝“龍馭上賓”之後,已是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卻積極參加了對和珅的處理。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第2張

乾隆帝死後的次日,嘉慶帝即奪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並復劉墉上書房總師傅一職,入內當值,以供隨時諮詢之用。隨後,各省督撫及及給事中,紛紛上章彈劾和珅,要求將和珅處以凌遲。不過,劉墉等人建議,和珅加罪大惡極,但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不得不爲先帝留下面子,請從次律,即賜令自盡,保其全屍。

爲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化,劉墉等人又即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和珅之案結束後,劉墉受贈太子太保,可見嘉慶帝對他的肯定。

歷史上的劉墉與紀昀的關係則相當融洽。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大學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筆記》中記載,紀昀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的很好,故紀昀常請劉墉爲自己寫對聯。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是紀昀非常喜歡的詩句。劉墉死後,紀昀即將其寫下來,作爲輓聯相贈。

劉墉與紀昀都好收藏硯臺,兩人也時相贈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劉墉贈給正任都御史的紀昀一方硯臺,還特意在上面題識:紀昀喜歡我的黻文硯,因而我把它送給他,而書之以銘文,“石理縝密石骨剛,贈都御史寫奏章,此翁此硯真相當。”這在當時被傳爲佳話。蔣師瀹也題此硯說,“城南多少貴人居,歌舞繁華錦不如。誰見空齋評硯史,白頭相對兩尚書。”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第3張

嘉慶八年(1803年),劉墉又曾送給紀昀硯一方,稱:“送上古硯一方,領取韓稿一部。硯乃朴茂沈鬱之格,譬之文格,爲如此也。”紀昀同記載到:劉墉送我硯一方,左側有“鶴山”字,認爲是宋代的東西,但我並不以爲然。但劉墉又說,“專諸巷所依託,不過蘇黃米蔡數家耳。彼烏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說,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稱是蘇東坡、米芾等人的東西,怎麼會假冒魏了翁的名號呢?紀昀承認,劉墉所言,“是或一說矣”。

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被世人稱爲“濃墨宰 相”,圖爲劉墉行書軸,款識 :南朝以至北方,所愛者惟溫子升 ;寒山封碑,正惟寒山一片石,堪共語耳,清龢月書。石庵居士。(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嘉慶九年,劉墉去世。第二年,紀曉嵐去世。劉墉去世之前,還給紀昀送過硯,紀昀在硯上題詞說,“餘與石庵(劉墉)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爲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爲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

歷史上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 第4張

除了寫詩贈硯,兩人還經常在一起暢談佛法。紀昀曾做詩《劉石庵相國藏經殘帙歌》,描述這種情況:

雙丸迅轉須彌頂,盤古至今彈指頃。生生滅滅萬恆沙,問所以然都未省。即如妙跡留人間,筆陣縱橫各馳騁。吉金貞石有時鎖,片楮偏能傳世永。此經斷裂蠹蝕餘,幾付丙丁剛遇拯。如雲佛力所保持,何不全帙皆完整。或曰墨寶神僞訶,胡不護惜張鍾等。乃知剩此亦偶然,一瞥電光仍幻景。先生示我索我詩,五十八行原井井。佛法書法兩不知,佳處安能一一領。惟喜楮墨閱千年,闇然古色如彝鼎。風寒日短賓客稀,展對暫遊清淨境。明窗朗朗近南榮,斜陽沉沉掛西嶺。幾回卷束又重開,哦詩不覺衣裳冷。忽然有悟還自笑,此如雁過長空影。云何墮落文字禪,夢中說夢猶難醒。

可見兩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說穿了,三人的關係,都是在乾隆皇帝的英明領導之下、喜好之下的共存共榮的關係。個人的偏好,其實關係不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