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真相是什麼?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之上,陶淵明的古墓便坐落於此。每年農曆9月,漫山黃花盛開綻放,伴隨着籠罩在黃龍山的煙幕,似乎帶人回到了那段日子,也感受到了當初陶淵明結廬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靜穆淡遠的心境,及其“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的意願。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真相是什麼?

“桃花源”是死人國?

陶淵明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縱觀他的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的一生。他隱世卻不避世,對理想中的世界極爲嚮往,創作了大量田園詩,也表達了其最真摯的感情。而在其《陶淵明集》中便有一詩流傳千古,廣爲傳誦,這便是《桃花源記》。當時,他正處東晉年間,朝政腐朽,軍閥亂戰,戰火不休,百姓流離失所,飽受剝削。因此他以武陵漁人爲線索,將理想中的生活與現實相結合,既表達了其對美好田園安逸生活的嚮往,也將其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展現得淋漓盡致。不過當細細品讀文章內容時,我們卻發現,裏面的描述似乎有些不對勁,更頗顯幾分詭異。因爲漁夫進入並不是所謂的“理想國”及世外桃源,而是“死人國”!

詭異的劇情發展

故事發生在東晉太元年間,這天,武陵郡一位漁夫在外出打漁時,竟“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迷路了!要知道,作爲一個以打漁爲生的漁夫,其祖祖輩輩乾的就是這行當。天氣狀況、水流走向、位置判斷等,在家族經驗的傳承與自己實際經驗的積累下,即便在複雜的情況下,每位漁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方法,因此其迷路的說法,就顯得相當奇怪。此後,作者交代到“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就更加奇怪!桃花林盛開時節乃是春季,花期在每年3~4月,這就與捕魚期產生了衝突。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自古有云:“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爲了長遠的收穫,漁人在打漁時往往都會避開這段日子。因此這片桃花林的存在就很值得人玩味。在古代,古人十分中意桃花,古人作詩也時常將桃花比作一種氛圍和意境,它象徵着春天、愛情甚至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不可忽視的是,桃木在古代也一向有着驅魔辟邪的作用,而桃木劍的原材料,正是桃樹。

漁夫經過桃林後,他發現“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但正是這一段,卻爲整篇文章帶來了一絲詭異與陰涼。爲何會這麼說呢?漁夫上岸後,發現一個山洞,這洞先窄後寬,隨後視野才豁然開朗。但在當時,前窄後寬的設計,卻一般都用在墓道之中,尋常人家絕不會如此草率。隨後,文中這樣交待:“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但大家要知道,甭說在古代,就算是在現代村落,在規劃設計方面,往往也是十分隨意,根本做不到儼然有序。而觀其房前,有山有水有地,還有桑竹,似乎這裏的人民挺懂享受。但桑竹的存在,卻說明這地方並不簡單!

不尋常的桑竹

在古代,素有“門前桃桑,爲大凶”一說,受傳統思想影響的古人,絕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專門在門前種植桑竹。結合前面所提到的種種異象,這裏究竟是什麼地方,已呼之欲出!古人墓地講究依山傍水,桃花驅邪,桑竹垂陰。而在對待家族墳墓時,往往都會規整下葬,故儼然有序。再加上溝通外界的唯一出入口前窄後寬,更說明了這一切。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何奧祕?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真是死人國?

此後,漁夫只見村民穿着怪異,而雙方溝通後則更顯詭異。經過了解,村民們都因秦朝戰亂方纔避難至此,但衣服卻和現在外界的人一模一樣。秦亡於前207年,而漁夫所在的東晉太元年則在376年-396年之間,兩者相隔500多年,對方不僅活着、沒去過外界、沒見過外人、還穿着外界的衣服,這明顯說不通。不過如果提到祭祀文化,卻不難解釋。因爲後人在祭奠先人時,往往都會燒紙人、紙錢、紙衣等供先人使用,衣服制式與現今相仿,也是正常。此外,漁人雖來時因“疏忽”忘了離開的路,但在離開時卻留下了不少標記。但當他再度折返時,卻難以找到來時的路。因此,不少人認爲,所謂的“桃花源”其實並不是理想國,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死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