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許攸有“王佐之才”的美譽,他爲何要投奔曹操呢?

許攸有“王佐之才”的美譽,他爲何要投奔曹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君臣之間的忌諱,識時務的都不會犯。

許攸是東漢時期有名的謀士,衆人評議此人謀略,不輸給曹操集團的首席謀臣,更有“王佐之才”的盛譽。

許攸有“王佐之才”的美譽,他爲何要投奔曹操呢?

如此謀臣一開始是在袁紹的麾下,袁紹出身名門,是東漢末年實力最爲強悍的。麾下可謂是人才濟濟,經濟實力也是十分雄厚。但是,許攸爲何要重新投奔官宦之後的曹操呢?

這個應該從袁軍和曹軍兩軍交戰之時說起,一方面許攸在此戰役中,給袁紹提過建議,先攻許都,協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袁紹並沒有接納這個提議,因此許攸已心懷芥蒂。另一方面,許攸的家人犯了法紀被抓入獄,他認爲長期給袁紹出謀劃策,一旦家人有事卻不受袒護,袁紹如此不留情面,他也就另外投靠別人。

沒想到,他直接投向敵軍。曹操愛才人盡皆知,最爲經典的就是像魏種等人,曾經背叛過曹操,還被留在身邊效力。這得多大的心,纔能有這種收買人心的能力。

所以,當許攸投到他的麾下的時候,他開心得沒有穿鞋就奔跑出去迎接。許攸的到來,也算很大程度上助力曹操坐穩版圖。許攸分析袁曹兩軍的情況,他把袁紹的軍糧藏匿之處告訴了曹操。

許攸有“王佐之才”的美譽,他爲何要投奔曹操呢? 第2張

自古,兩軍交戰糧草先行。既然袁紹的軍糧被曹操知道了,肯定是難逃厄運。果然曹操利用此事,奇襲烏巢成爲歷史上一個經典戰役,此役更是重挫了袁紹。袁紹經此一役,也是可謂是氣血大虧,曹操則是取代袁紹成爲東漢末年最強的軍閥。

許攸因此立了大功,本來許攸應該是備受曹操的重用,這加官進爵應該不成問題的,爲何最終卻死於曹操的手下呢?

一方面,謀臣本身就不上場打仗,手裏沒有實際兵權,而許攸還不懂爲臣之道。他雖然幫助曹操攻城略地,謀略雖好,可不是一人之功勞。竟然多次直呼曹操的名諱,而且見人就說曹操得到冀州是因爲有他,才能拿下的。

一個人如果好大喜功,這必將是領導者的眼中釘。畢竟,這種人永遠都不會滿足,而且還把這麼心思全部放在嘴上,如此得理不饒人,哪個領導者受得了呢?

另一方面,許攸好財,而且貪而不治,這在荀彧傳的三國志裏有提及。所以,他一再強調冀州之事,想必就是覺得曹操給的不夠多。

但是,他卻看不懂局勢,曹操已經成爲最大的諸侯,而且麾下也有不少謀士,對於一個長期不尊重他,且總是製造不良言論的人來說。爲了大局,想必也不會留下此等不確定因素

最終,許攸把話說盡了,便付出了代價。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導火索,這件事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作爲一個領導者的重新洗牌,就不得而知了。

俗話說, “知禮而後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