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歷史上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化舉措有哪些?劉義隆召雷次宗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爲《四學》,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陳壽死後百餘年,三國史料大量出現。《三國志》內容精潔,三書很少重複,然宋文帝認太過簡略,故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繪事以衆色成文,蜜蜂以兼採爲味”,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文帝驚歎爲“不朽”之業。

裴松之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註釋《三國志》。晉代陳壽撰修的《三國志》,內容精潔,然宋文帝認爲太過簡略,故詔令鬆之作注。鬆之收集各家史料,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他的註釋方法有四大原則:“一曰補闕、二曰備異、三曰懲妄,四曰辯論。”

歷史上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清代《四庫提要》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爲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僞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屈;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

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一百四十餘種,較《三國志》原書多出三倍。

宋文帝驚歎爲“不朽”之業。“裴松之注博採異聞,而多所折衷,在諸史注中爲最善,注家亦絕少此體。”從唐代開始,有學者對裴松之《三國志注》亦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主要針對裴注資料龐雜繁蕪和體例不純。劉知幾說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達”,章學誠也說:“裴松之依光於陳壽,非緣附驥,其力不足自存也。”

《四庫總目》批評裴注“嗜奇愛博”,多引用《搜神記》、《異林》、《列異傳》等書,“此類鑿空語怪凡十餘處,悉與本事無關,而深於史法有礙,殊爲瑕穎。”

范曄的史書鉅作、“前四史”之一的《後漢書》亦是元嘉年間完成。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爲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後漢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歷史上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第2張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爲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爲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