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吳三桂起兵後的形勢比較好,但爲什麼卻又最終落敗了?

吳三桂起兵後的形勢比較好,但爲什麼卻又最終落敗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迎清兵入關使清朝佔領天下的吳三桂,在康熙年間再次叛變。三藩起兵後,當時的吳三桂已席捲江南地區,而面對的清廷八旗腐朽墮落不堪,同時,康熙在圍剿三藩過程中,戰略失誤連連,可以說吳三桂面臨的形勢比較好,但爲什麼卻又最終落敗了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吳三桂起兵後的形勢比較好,但爲什麼卻又最終落敗了?

第一,戰略失誤。年歲已高的吳三桂,沒有統一全國的戰略構想,只傾向於與清廷劃江而治。因此給了清廷喘氣之機,使清廷能夠從容在全國調集兵力,圍剿吳三桂。

第二,豬隊友太坑。三藩同時起兵,但除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甚至連本身的地盤都失去了。不但沒有起到牽制清廷兵力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吳三桂,使吳三桂不得不分兵他顧。

同時,在臺灣的鄭氏集團,卻與耿精忠糾纏不清,不但沒有趁機進攻清廷,反而客觀上爲清廷牽扯了耿精忠的兵力,實在蠢不可及。

第三,吳三桂年紀太大,沒有了足夠的進取心,也無優秀的繼承人。事實上,在吳三桂起兵的八年間,吳三桂集團始終處於戰略進攻地位,具有戰略優勢,直到吳三桂年老體衰,無足夠精力後,纔開始轉入戰略劣勢。

第四,雲南經濟能力較弱。雲南地處邊陲,比之中原和江南地區的經濟能力差距巨大,打仗就是打後勤,因此,以雲南爲大本營的吳三桂集團,以一隅敵全國,經濟和戰略後勁遠弱於清廷。

第五,沒有能夠團結希望反清復明的階層。在吳三桂起兵後,建立了所謂的大周政權。事實上,在清廷佔據中原後,對漢人進行剃髮易服、嘉定3日、揚州10日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行徑,激起了包括漢族地主階級在內的民衆廣泛的反抗,也使民衆更加思念明朝。吳三桂並沒有利用人民普遍思明的思潮,反而建立所謂大周,失去了團結這一部分人的機會。

第六,精銳老兵的消耗和老去。吳三桂的根本就是關寧集團,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戰爭的消耗,精銳的關寧老兵逐漸消耗而卻沒有足夠的補充,吳三桂集團軍隊的戰鬥力逐步下降。這也是吳三桂集團被滿清反攻的重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