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歷史如何選擇站隊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爾虞我詐的古代政壇裏,“站隊”絕對是一門藝術。

每當遭遇政治風波時,身處其中的每個份子都要及時表態,選擇自己的隊伍,並及時向長官表示忠心。在官僚制度落後的封建社會,這種態度是相當重要的。

對於上位者而言,一切不站在自己一方的政客,包括那些含糊其辭的中立者,都會被默認被劃分到敵對的一方。政敵自然是需要消滅和打擊的對象,所以及時站隊,並站到正確的隊伍中,是古代政客必備的能力,亦是一種關乎未來發展甚至是身家性命的本事。

那麼,如何向上位者表態?

這是相當考究的學問,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政治史,所以表態的方法也被開發出成千上萬種。其中有一些有效的方法,經歷代政客親身實踐,被證明是政壇上最經典的政治手段,亦是在政壇中明哲保身的必備法則。

第一種表態方式,也是最經久不衰的一種,就是與政敵劃清界限。

只要我站在政敵的對立面,那麼,自然會與上位者站在同一陣營。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因此,在古代有許多政客在向上位者表忠心時,便會對其政敵表現出勢不兩立甚至排擠打壓的態勢。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例如,武周王朝的女皇帝武則天在位期間,有七個舉足輕重的高官被套上了重罪,按照唐律理應處以極刑。考慮到這些重臣被處死會對武周統治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武則天便寬恕了這些罪臣,將處罰改爲發配邊關。

在這七名獲罪的大臣中,有個叫崔宣禮的高官,他有個叫霍獻可的外甥,也在京城擔任要職。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舊社會“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風氣十分盛行。外甥這一層親緣關係,按照古代的禮教觀念來看屬於未出五服的近親。因此,當崔宣禮獲罪時,霍獻可的政治地位就變得岌岌可危了。

可以說,武周皇帝對崔宣禮的懲戒,將直接影響到霍獻可的前程。至此關鍵之際,霍獻可就演了一出相當精彩的政治秀,所用到的手段就是與舅舅劃清界限。聽說舅舅崔宣禮被武則天寬恕後,霍獻可立即上朝啓奏武皇帝:“倘若陛下不能將罪臣崔宣禮處以極刑,我便要以頭撞柱,死在陛下面前!”說罷,就用腦袋去撞大殿上的柱子。

武則天雖然是女皇帝,但說出的話一樣是金科玉律,既然,已決定寬恕崔宣禮,就自然不會收回成命再將其處死。因此,霍獻可的請求沒有得到批准。當然,對於霍獻可來說他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舅舅是否被處死不在他考慮範圍內,只要能通過這種方式與舅舅劃清界限,保證舅舅的罪行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與發展,這就足夠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後來的幾年裏,霍獻可經常用彩色的緞帶包裹自己受過傷(撞柱子)的腦袋,以此來展現自己對女皇帝的忠心。

唐德宗在位期間,朝廷有個叫李晟的名將。瞭解晚唐史的朋友都知道,李晟是愛國將領,亦是扶大廈於將傾的大唐棟樑。不過,這一切都是後來被驗證的,在他成爲中流砥柱以前,他亦進行過一場出色的政治表演。

與前文中提到的霍獻可不同,李晟的表演對象並非統治者,而是勞苦大衆。畢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人民羣衆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想要讓老百姓去信任一個將軍,一場出色的政治秀是必不可少的。

當時李晟的一家老小都在敵佔區,生死未卜。李晟的敵人朱泚想要拉攏李將軍,於是,便讓李晟的親家去找李晟,向他通報家人平安無事的消息。按理說,這種情況無可厚非,畢竟李晟的家人都是平民百姓,報個平安再正常不過了。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第2張

然而,這種事如果讓老百姓聽說了,其性質就不一樣了。李晟的家人是軍屬,這種情況在人民羣衆看來豈非通敵賣國?考慮到此事有可能引發的惡劣影響,李晟做了一個沉重的決定,那就是當衆處死來保平安的親戚。

爲了劃清界限,李晟將處死親家的場面弄得人盡皆知,還在行刑時正氣凜然地表示:“我李晟的親戚居然做了奸細!”一語既出,圍觀的人民羣衆拍手叫好,紛紛表示李晟將軍乃大唐棟樑,是個爲了大義六親不認的愛國者。就這樣,李晟收穫了民心。

通過劃清界限來表態,關鍵在於要對敵人儘可能地狠。不過,凡事不可太過,一般來說達到演出目的即可,若表演得太浮誇,也容易取得反作用。接下來這個例子仍發生在唐朝,主人公便是李治朝的高官高真行。

不得不說,高真行這個名字取得相當有意思,他的處事風格正應了他的名字,真行。高真行的長子高政曾在東宮擔任典膳承,就是專門負責太子膳食的小官。因爲一場政治風波,太子被捲入一起謀反案中,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太子垮臺之後,在東宮裏當官的大小官員都遭了殃,紛紛遭到牽連。考慮到高真行是當朝要員,李治便將高政送回高府,讓高真行自己拿主意。高真行見老大想看自己表態,於是,便準備了一出大戲。

就像先前我們說的那樣,劃清界限這種事,如果做得太過就容易起到反作用,高真行爲了向李治表達自己的熾烈忠心,在兒子高政跨進家門的那一刻,便抽出刀子抹了兒子的脖子,那場面別說有多震撼了。

這還不算完,高真行的兄長,時任戶部侍郎的高審行,繼高真行之後又用刀子捅進了侄子的心窩。最後,高政的侄子高璇用刀子割下叔叔的腦袋,然後高家人將涉嫌謀反的太子黨高政丟出門外,以示此人與高家毫無瓜葛。

其實,從李治的立場來看,他未必想要了高政的命。畢竟,明眼人一看便知,典膳丞在東宮中的地位不算高,基本不會參與到核心決策中,所以太子謀反這件事未必與高政有關。李治之所以將其放還,多半是想賣高家兄弟一個人情,讓他們將高政懲戒一番。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第3張

但沒想到,這一家人冷血如斯,竟爲了與太子黨劃清界限,將血肉之親殺之後快。這件事傳到宮裏後,李治被嚇壞了。後來,李治便挑個機會將高真行兄弟貶離京城,打發到地方當官了。或許在高宗看來,這樣冷血無情的傢伙留在身邊,纔是最大的禍患。

高真行的行爲,爲後世的政客敲響了警鐘。

劃清界限,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政治表演,但這種表演需要考慮到尺度,倘若尺度過大,非但無法達成表態的目的,還容易適得其反。

當然,與劃清界限這種通過傷害他人來表明自己立場的方法相比,還有一些不那麼缺德的表態方式,同樣能夠達成表忠心的效果。

時間來到南宋,當時有個地方官叫蹇材望,是湖州地區的“二把手”。宋代的情況大家都比較瞭解了,先是靖康年二帝被金人擄掠北上,後來好不容易與金合議換來一段和平光景,又趕上了蒙古崛起。

蒙古橫掃金朝之後,大宋便首當其衝,成爲蒙古侵略者征討的對象。在這種國難當頭的當口,大宋王朝的君臣都很憤慨。尤其是隨着程朱理學的興盛,當時的人們都很看重表態。吵得越兇,演得越像的,越會被統治者視作忠心耿耿的中興大臣。

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蹇材望另闢蹊徑,從“道具”上下足了功夫。蹇材望用錫製作了一面牌子,上面雕刻了“大宋忠臣蹇材望”七個大字,隨後,又將牌子掛在脖子上,還在上面拴了兩塊銀子。

蹇材望逢人便說:“如果我死在蒙古人手中,請用這兩塊銀子當作我的喪葬費,並在我的墓碑上寫下‘大宋忠臣蹇材望’的墓誌銘。”蹇材望的行爲爲他博得了美名,當時的皇帝真的以爲他就是這世上絕無僅有的死忠之士,大臣們也都對蹇大人的高義傾佩不已。杭州的老百姓,更是將蹇材望的事蹟爭相傳誦。

在古代歷史上,站錯隊的下場有多慘?一門藝術活 第4張

然而,後來蹇材望是否真的以身殉國了呢?

並沒有。

在蒙古人打到南方以後,南宋覆滅。亂世之中,人們還以爲蹇材望像他說的那樣以身殉國了,還有義士準備尋覓蹇大人的屍首爲其殮葬。沒成想,當元朝站穩腳跟後,湖州新上任一位漢人同知,此人正是失蹤多時的蹇材望。原來,在蒙古人打過來的時候,此人便已做好了開城投降的準備。元兵還沒攻城,他便丟下那塊錫牌投降啦!

這些政客的政治秀還真是令人唏噓,也讓人看到了封建官僚的無恥嘴臉。這些人的行爲,難怪一些外國哲學家會將“舊社會的政客”視作“骯髒的利益傀儡”,這句話放在封建政客的身上可謂相當適用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