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自萬曆以來,爲何財政出現了困難甚至入不敷出?

明朝自萬曆以來,爲何財政出現了困難甚至入不敷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自萬曆以來,財政出現困難,入不敷出,根據《萬曆會計錄》記載,萬曆六年期間日常軍事開支到達58.6%,財政赤字到達45萬兩之多,赤字率在2.5%左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臨時軍需要增加開支,就會進行增額攤牌,如果稅收不順利,就會造成軍餉的拖欠,也就是欠軍隊的餉糧和官員的俸祿。所以晚明時期,遼東軍常年欠餉,物資匱乏,訓練不足成爲常態。

明朝自萬曆以來,爲何財政出現了困難甚至入不敷出?

一、明朝財政崩潰的根本原因

對外戰爭窮兵黷武支出過大?白銀進口減少,貨幣體系崩潰?銅生產匱乏?紙幣的發行導致通貨膨脹?這些都不是原因,自古至今,比明朝窮兵黷武的朝代很多,比明朝揮霍無度的朝代更多,那麼明朝貨幣體系是怎麼崩的呢?

首先,暴力機器對貨幣流通的干預力下降

明朝是個比較虛僞的朝代,雖然不是儒學思想大行其道的時期,卻是一個把儒學的劣根性,運用得最虛僞的歷史時期。

嘉靖,萬曆,天啓,崇禎,這些皇帝都是聰明人,並非他們無能,而是皇權對民間經濟活動掌控能力太微弱,甚至堵不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嘉靖要禁私鑄劣錢,一個罷市就能讓禁令不了了之。萬曆要徵收礦稅,鬧得雞飛狗跳,官員鼓動市民打死收稅人員,文人各種醜化,萬曆頂着臭名,心勞力瘁,最後二十多年也不過才收了幾百萬兩而已。

飽讀詩書的大臣天天嚷嚷着要屯田,然而真正要屯田,沒人敢放手實施,怕被辱罵,甚至會因此被罵爲“投獻”,是獻媚國家,是品格低下的表現。

董應舉自述爲了屯田,面對地方官員的刁難阻撓,忍氣吞聲,“雖唾面受侮,怡然甘之”,“自傕輿皁,自給材官,買地納糧,無異莊長。”地方官則愈加氣焰囂張,“指屯地爲投獻,虐屯佃以非刑”。

其次,過度民主的表象

明朝自萬曆以來,爲何財政出現了困難甚至入不敷出? 第2張

根本原因是從宋朝的程朱理學就開始有意無意地削弱君權,到明朝,皇帝對朝臣的影響力,和國家暴力政權對貨幣市場的掌控力都在削弱。這就造成了明朝看起來是“禮儀之邦”,人們都衣冠楚楚,十分有君子大國之風。

明朝時期,社會呈現“過度民主”,然而卻在有戰事時,無法迅速轉型成軍事專制狀態,這就造成了無法像清朝那樣,通過軍事暴力政權直接徵稅,直接調配物資,導致戰場失利。

戰場失利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了財政系統的崩潰,前者並非後者的原因,而是結果。所以並非哪個皇帝是廢物導致了明朝財政的崩潰。

二、銅幣的減少和私人鑄幣

在古代國家發行貨幣不是單純市場行爲,而是靠國家機器的暴力,保證貨幣的信用,除此之外國家對物資流通也要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否則貨幣會因爲通脹而貶值。而明朝不僅僅是崇禎一朝,從洪武之後,政府對貨幣的掌控力就微乎甚微了。

嘉靖似乎是明代權力比較大的皇帝,要禁鑄私錢,結果是每次嚴禁喊得震天響,但別說禁止,就連最後嘉靖禁止私人鑄造劣質的銅錢都沒做到。

過去私造假錢,至少造得還和真錢差不太多。而嘉靖時造假錢,造的粗劣至極,造的人肆無忌憚,用的人也毫無疑慮,反倒是質量更好的明官府造的制錢和過去朝代的錢幣流通受阻,這真是劣幣驅逐良幣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