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戎族曾南下入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戎族曾南下入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春秋時期,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公元前770年,爲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攻破周朝都城鎬京的犬戎殺死。無論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如何,各種書籍上都濃墨重彩的記載了犬戎攻破鎬京,並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660年,赤狄攻打衛國,衛軍慘敗,衛懿公被殺,全國差不多隻剩5000人。《呂氏春秋·忠廉》記載,衛懿公死狀極慘,身上的肉被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臟。

網上有人喜歡問,春秋戰國亂世之中,匈奴或其他部族爲何沒有南下入侵?不是沒有沒有,而是情況更爲嚴峻,甚至比後世匈奴造成的實際威脅還要大,戎人不僅顛覆了西周王朝,而且西周關中、中原等地,盡皆成爲戎人的樂園,甚至南夷與北狄已經會師,中華民族命懸一線,當時形勢恰如《公羊傳》記載:“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01

西周初年,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寒冷期,乾冷氣候迫使中亞草原上的戎人,不得已向東南遷徙,於是戎人揮舞着青銅刀,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國,造成了一場可怕的侵略之潮。

周幽王時,野蠻的戎人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天下爲之震驚。但還沒等列國回過神來,戎人就已全面南下,肆虐各國,“南夷與北狄交”,甚至後來還在河北建立了代國、中山國,其中中山國被譽爲戰國第八雄。

春秋戰國時期戎族曾南下入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根據《春秋》記載,戎人數量繁多、分支豐富令人震驚,有北戎、山戎、無終之戎、揚拒之戎、陰戎、驪戎、陸渾戎等等。現代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此時的戎族分佈於中國內地,東方有魯西之戎、北方有北戎和山戎,西方有犬戎、驪戎等。簡而言之,所出現的每一戎族名稱,都代表一個戎人部族,代表侵佔了一片華夏地盤,背後是華夏先民或被殺或被奴役。

衛懿公被殺之後,《左傳》記載的一則故事,清晰地說明了當時華夏文明危在旦夕: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日:“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周平王是周幽王之子,因爲犬戎攻破鎬京,大肆燒殺搶掠,於是周平王後來遷都洛陽,遷都洛陽後不到百年,就在野外見到不少華夏先民披髮祭祀祖先,即丟棄華夏禮節、採用戎人禮節祭祖,實際是被戎人同化。後人將伊川的感嘆稱之爲“伊川嘆”,意爲慨嘆中原政權衰微。

無論是物理上,還是精神上,戎人都對華夏先民造成了嚴重威脅。更嚴峻的是,北有戎人,南有蠻夷,夾在中間的華夏危在旦夕,幸運的是,在這“命懸一線”的危急時刻,無數華夏英雄挺身而出,其中三位極爲突出。

02

齊桓公上臺後,在管仲輔佐之下勵精圖治,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面對北方戎人與南方蠻夷,齊桓公在管仲建議下打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的旗號,即我們熟知的“尊王攘夷”。尊王是爲了統一號令,其中夾雜齊桓公的私心,攘夷就是集中列國力量,向不斷入侵華夏的戎狄與南蠻宣戰。

首先,齊桓公率領諸侯兵臨楚國,迫使楚國承認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時代,楚國一直不被中原認可,被認爲是南蠻或荊蠻。

其次,穩定南方後,齊桓公開始針對戎人。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結果“山戎走”。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派兵救邢,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總之,由齊桓公領頭,春秋諸國空前團結,聯合起來保衛了華夏文明,有力地打擊了戎人勢力。

正因如此,孔子感慨:“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沒有管仲,我們將披髮左衽,華夏文明就滅亡了。

春秋戰國時期戎族曾南下入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03

齊國位於東方,遭遇戎人入侵極少,而位於晉國與秦國,由於位於北方與西方,正是戎人南下或東進的必經之路,那麼晉國與秦國又如何應對戎人入侵的呢?

晉國始於周武王第二子唐叔虞,西周時期逐漸壯大,面對咄咄逼人的戎人,晉國反擊的非常凌厲。首先晉武公(晉穆侯曾孫,篡奪了晉侯緡之位)活捉戎狄首領詭諸,其次晉武公之子晉獻公(晉文公之父)在位時,奉行“尊王攘夷”政策,不斷打擊、驅逐、兼併諸戎,攻滅驪戎、擊敗狄戎等,取得對戎人的一系列大勝,爲晉文公稱霸奠定了基礎。

晉獻公之後,在打擊戎人、以及戎人不構成威脅之餘,晉國也逐漸接納戎人,最典型的是陸渾戎。《左傳·襄公十四年》中記載着陸渾戎首領的血淚控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晉惠公(晉文公之弟)不僅接納了陸渾戎,還將他們安置在了伊川。陸渾戎歸晉後,成爲晉國有利的同盟夥伴,爲晉文公稱霸提供了很大幫助。

與此同時,陸渾戎的血淚控訴,反映的是秦國對戎人的打擊。周孝王時,將商朝名將惡來後人非子封在秦地,不過只是方圓五十里,而至秦穆公時能參與諸侯爭霸,是秦國曆代國君一代代從西戎等手下奪下的地盤,先後消滅了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等等,從而有了爭霸基礎。

至秦穆公時,在崤之戰後,秦國東進計劃遭到慘敗,秦穆公專心經營西部,於是取得了滅戎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根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殲滅了12個強大的戎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收復了西周故土,遂“稱霸於西戎”。

春秋戰國時期戎族曾南下入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04

經過齊桓公、晉獻公、秦穆公的打擊,戎人對華夏已經不再構成威脅。此後春秋時代,由於“尊王攘夷”的大旗存在,春秋列強在對待戎人或其他異族問題上,更容易達成一致意見。春秋小國不敢輕易接納或結盟於戎人,大國很容易以“攘夷”藉口征討;春秋大國敢於接納戎人,而大國實力強大,戎人很難對其構成威脅。因此之後的史書上,鮮有戎人肆虐中原的記載,不是戎人轉性了,而是被打服了。

到了戰國時代,伴隨着列國兼併戰爭,夾在諸侯國之間的戎族,或是消亡於烽火狼煙下,或是融於中原族羣之中。《後漢書》中清楚記錄着戎族的湮滅:“趙亦滅代戎,即北戎也。韓、魏復共稍並伊、洛、陰戎,滅之。”

此後,“中國無戎寇,唯餘義渠種焉”。

所謂“義渠戎”,甘肅慶陽西南的寧縣,爲古西戎之國,商朝時期就已經存在。春秋戰國時期,義渠戎建立了強大的郡國,與秦國、魏國抗衡,還曾參與中原縱橫爭奪之戰,成爲當時雄據一方的同源異族強國。公元前272年,義渠戎被秦國徹底滅掉,後融入中原華夏族。

隨着義渠戎被滅,擁有部落政權形態的戎族已經不再存在,而作爲個體或小部落融入了華夏。漢代之後,史書中很難再找到各個戎族的記載。

經過千餘年的艱辛戰爭,華夏族最終打敗了戎族,但隨着戎族的消失,又一個強大的敵人在北方崛起,與戎人不同的是,這個敵人擁有統一的組織和強大的兵器。一場生死的較量,又一次展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