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春秋時期的戰爭,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縱觀歷史,會發現春秋時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當時戰爭頻繁,但是諸侯國林立,即使是很小的國家也沒有被滅;這一社會現象,與當時諸國的之間打仗禮儀有很大的關係。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打仗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殘酷,更像是小孩子的玩鬧;雖然也真刀真槍上戰場,但從不追求勝負,只是重在參與。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戰場有規則

遵循禮儀。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重視打仗的禮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當時諸侯國都以謀士居多,而善於打仗的人少。像孫臏’龐涓這樣的軍事家,在戰國時才逐漸登上政治重要舞臺。春秋時期,更多的是管仲這樣的謀略家。

在當時打仗要遵循的禮儀很多,“不斬來使、不以隘阻、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擒二毛、不逐北“。這些規則在春秋時期絕大部分時期被嚴格遵守。

兩方交戰之時,一定要等雙方整頓好士兵擺好架勢,纔可以開始打仗,而且當時打仗一定雙方要車馬相當,你出多少車馬,我也出多少車馬。兩輛車對戰之時,如果有一方士兵受傷,與之對戰的那輛車的士兵就會停下來等那個士兵回去治傷,然後再接着打,這一期間也絕對不會換對手,也絕對不會有士兵率先出手。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第2張

“春秋,宋襄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子魚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濟,請急擊之。’公弗許。即濟未成列,子魚復請。公復未之許”。宋和楚在打仗時要等對方先過河,又要等對方擺好架勢,雖然因此落敗,卻依舊可見“君子之儀”。

著名的晉楚邲之戰,更是將禮儀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晉軍爲楚軍所敗,逃亡過程中,晉軍的馬車陷於泥潭之中,楚軍竟下車教他們卸下車前的板跑的輕便一些,並等對方跑一段距離後才繼續追擊。晉軍的車在跑的過程中再次跑不動了,楚軍又教他們拔下軍旗,並且讓對方繼續跑。晉軍在此期間還有閒心同對方開玩笑。“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

軍事制度。在春秋時期,參與打仗的都是貴族,平民與奴隸是沒有資格上戰場的,只能在軍隊裏,例如做飯、餵馬等。雖然春秋時期,改變了原來周朝“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的舊兵役制,擴大了士兵的來源,但是春秋時期依舊是以車輛作戰爲主,輕步兵(類似於俠客)依舊佔少數。

而且乘勝追擊是很少出現在當時的戰況中的;戰敗的一方如果逃跑,勝利方一般追擊五十步就不會再追了;管仲參與戰爭輸了就是這樣跑掉的。如果不幸有將士被俘,獲得戰俘的那一方是需要將年紀大的、有白頭髮的士兵放回的。絕對不會出現後世那樣動不動就將敗者一方的將士全部坑殺的情況。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第3張

爲什麼出現這樣的君子之戰?

多爲姻親國。雖然周朝王室衰微,但各諸侯國早期在周朝的統治之下,互相通婚,國與國之間互有姻親關係。而且當時通婚的現象,不僅在君王之間流行,貴族與平民也流行與別國同一社會階層結婚。比如魯國的孔子就曾娶宋國的亓官氏。放眼望去當時的諸侯國都互有親戚關係,因此春秋初期,各國的君主雖有實力卻並不願殲滅別國。

國君打仗如同兒戲。當時的國君決定打仗的目的並不嚴肅,甚至可以稱之爲草率。蔡姬就因和齊桓公玩鬧時沒有把握尺度,惹怒了齊桓公而被送回蔡國。隨後蔡姬被嫁去楚國。齊桓公因這事一氣之下就揮師去打蔡國,之後氣沒有消又去打楚國。“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可這次打仗也不是真打,屈完說“贏”了齊桓公,齊國就退兵了。“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春秋時期戰爭頻發,春秋戰爭有着怎樣的特點? 第4張

只能稱霸,而非統一。當時國與國之間只想把對方打服,來獲得好處,諸如割讓城池,或者給予供奉等實際好處;至於統一,是諸侯國之間並不敢想,當時的國家與國家實力相差不大,貿然出戰難以確保一定能勝利,如晉文公作爲霸主時期,只是文化經濟方面領先,軍事方面並不夠強勢;而且國與國之間又各自交好,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國家能確保自己在出兵時期,不會發生“圍魏救趙”這樣的事情。

在春秋時期,雖然戰爭頻繁,動亂不止,但出現了許多的“君子之戰”,可見當時雖有戰爭卻不算殘酷。然而從“三家分晉”開始,各諸侯國野心勃勃,妄圖吞併其他國家,戰爭也逐漸變得殘酷起來了,血腥與暴力也開始充斥其中;再也不見春秋時期那般的“從容”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