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古代,中原王朝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自認爲是“天朝上國”,認爲異族是蠻夷,這種“天朝上國”的價值觀來源於古代以“華夷之辯”爲核心的儒家天下觀,華夏是“中華”,而蠻夷則是“四夷”,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中原王朝代表的是農耕文明,而異族則代表的是遊牧漁獵文明,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農耕文明和遊牧漁獵文明衝突不斷,當中原王朝強盛之時,這些異族不敢輕舉妄動;但當中原王朝衰落,進入亂世時,這些異族就會趁虛而入,這幾乎是一個規律一般。

比如西晉時期爆發“八王之亂”之後,中原時局動盪,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異族南下,將中原攪成了一鍋粥,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五胡亂華時期;到了偏於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時期,西夏、金、南宋三足鼎立,此時蒙古異軍突起,蒙古鐵蹄一路南下,崖山海戰南宋丞相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跳海而亡,宋朝滅亡,蒙古建立了元朝;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之上,不久之後,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滿清的八旗軍入主中原。

不過,我們都知道東漢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這期間羣雄逐鹿中原,天下亂成一團,最終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三足鼎立。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曹魏、孫吳、劉蜀之間戰爭不休,中原王朝爲什麼沒有被異族成功入侵呢?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第2張

首先我們來講曹魏面對的異族,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實力已經遭到了空前的削弱,西漢漢武帝時期,“帝國雙壁”衛青霍去病這舅甥二人率領大漢鐵騎先後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將匈奴打得“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創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功勳;到了漢宣帝時期,再次攻打匈奴,漢宣帝定胡碑有這樣霸氣的一句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漢元帝時,名將陳湯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並上書皇帝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力量再次被削弱,《張璠後漢紀·和帝紀·永元二年》記載:“竇憲字伯度,拜車騎將軍,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以紀漢功,紀威德也。”這說的是東漢外戚竇憲大破北匈奴後,封燕然山,勒石記功,“燕然勒功”是繼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後又一後世武將夢寐以求的功業巔峯。除了竇憲,東漢名將段熲一共和西羌交手180多次,斬殺了西羌4萬多人,並且滅了東羌。有了竇憲、段熲等前輩打基礎,到了東漢三國時期,曹操面對的異族都是烏合之衆,曹操用他們來練練兵。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第3張

其中烏桓和袁紹曾經聯起手來對付曹操,後來袁紹兵敗之後,袁家勢力逃到了烏桓,而曹操則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出征烏桓,以摧枯拉朽之勢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被殺,曹操將烏桓給收編了並且訓練出了一支精兵,史稱:“三郡烏丸爲天下名騎”。

到了建安二十三年,烏桓無臣氏造反,於是曹操讓兒子曹彰出兵平亂,曹彰聽了田豫的計策後很輕鬆就平定了烏桓的造反,而鮮卑頭領軻比能看到烏桓被曹軍打敗了,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於是他率領幾萬鮮卑軍投降了。由此可見,曹操收拾這些北方的異族可以說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輕而易舉。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爲何當時沒有異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第4張

接着,我們來說說孫吳面對的異族,孫吳地處東南一帶,在其地盤上盤踞着有數量衆多的山越族人,山越族曾經多次造反,但無一例外全部被東吳很輕鬆就鎮壓了,並且將20萬以上的山越人變成了東吳大軍的一部分,當時的東吳有兩大國策,其一是聯蜀抗曹,第二就是向山越族徵兵,從而達到補充兵源的目的。

最後,我們來講講蜀國面對的異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了。當諸葛亮平定了南方蠻夷之後,並沒有發展南方,而是將南方的金銀、戰馬、耕牛全部充公,諸葛亮此舉就是要掏空南方,讓這些南方蠻夷沒有財力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威脅蜀國。

八王之亂後五胡成功亂華的重要原因是西晉朝政混亂,而蒙古滅亡南宋的重要原因是蒙古鐵騎確實厲害以及南宋小朝廷軍力孱弱,至於滿清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是吳三桂吃裏扒外以及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堪一擊。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東吳、蜀國可個個實力不俗,曹操、孫權、諸葛亮都是在中原戰場角逐中脫穎而出的強人,個個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那些妄圖入侵的異族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最終烏桓淪爲了曹魏的“練兵工具”,山越族成爲了孫吳的“兵員補充地”,而南方蠻族則成爲了蜀國的“提款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