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詩人都有各自的雅號,陳子昂爲何被稱爲“詩骨”?

唐朝詩人都有各自的雅號,陳子昂爲何被稱爲“詩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人提到唐朝詩人的雅號,大多以李太白“詩仙”出塵,杜子美“詩聖”沉鬱,王摩詰“詩佛”禪靜爲先,此三人爲盛唐一流詩人之翹楚,因此也廣爲大衆熟知。至於“詩骨”、“詩傑”、“詩狂”、“詩星”、“詩魔”、“詩鬼”、“詩囚”、“詩瓢”這些雅號,雖然同爲後人所贈,畢竟因爲詩人本身名氣的緣故,用來指代不爲人共知,所以也不常使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但是能夠在詩史得到類似於“私諡”(非官方認定)的雅號,證明這個詩人的成就已經非常高,只不過這種稱號都是從文人或者民間看法而來,帶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王維的“詩佛”就只代表了他晚年時期部分作品的特徵,完全無法反映他在盛唐詩壇蔚爲大觀,在很多方面都光照後來者的成就。

唐朝詩人都有各自的雅號,陳子昂爲何被稱爲“詩骨”?

所以,爲什麼稱陳子昂爲“詩骨”,歷來就有很多說法。但是一經提出,就變成了“六經注我”,大多是爲了證明他適合這個稱呼去他的性格、成就中尋找證據。

說得最多的就是陳子昂的個人性格。畢竟作爲武則天的諫官,挑毛病是他的職責。而初唐魏徵、虞世南留下來的直諫遺風很顯然還起着很大的作用,這個時代的大臣們還不都是阿諛奉承之輩,敢於說話、寧願被處罰也要直言仍然是被文人世子所敬重的處世原則。

陳子昂就是這麼一個文人,以至於遭到武則天的嫌棄,兩次發配從軍,最後在丁憂期間被權臣武三思指使下獄殺害,年僅四十二歲。其實他的前輩們直言敢諫,都是安然榮華,爲什麼到了陳子昂這裏就橫死了呢?這是時代大勢的變化。武則天爲天下之先,要以女性地位稱帝,在輿論、人心各方面都要加強管控,當然這也是太宗遺風。

諫官不再直言,史官不再直寫,就是從初唐始,雖然唐太宗能容得下魏徵、虞世南之流,但那也是他個人風度。集權、獨裁的制度逐漸完善、門閥政治的逐漸消亡,讓身爲最高領導者的人逐漸不再接受諫言——至少從心理上已經開始拒絕。

而陳子昂依然恪守着敢言天下事,敢論天子非的“文人死諫”原則,最終也算是“死得其所”,就這一點來看,着實是骨氣錚錚。

但以詩論雅號,雖然於個人品性有關(宋之問之流詩才極高,但人品太差),但畢竟還是要以作品說話。

唐朝詩人都有各自的雅號,陳子昂爲何被稱爲“詩骨”? 第2張

提到陳子昂的作品,自然是《登幽州臺歌》和他的《感遇三十八首》,因爲當時格律體仍未形成,所有他的作品都是古風。特別是《登幽州臺歌》,屬於典型的擬古,雖然因爲句子少爲今人熟悉並喜愛,實際上在當時詩歌走向格律化的大潮之中,陳子昂的這種復古在內容上是雅正的,但是在形式上是有些過於復古,缺乏新時代的氣息。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不是讀起來類似於《楚辭》、《垓下歌》、《大風歌》這些作品呢?順便說一下,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押韻的,者發“zhǎ”音。

那麼陳子昂被稱爲“詩骨”是不是因爲他的作品呢?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原因卻並非如此。確立陳子昂在初唐詩人羣中超然卓立地位的,是他的一篇小文章。我們稱他爲初唐詩文改革運動的“旗手”,也是因爲這篇小序《修竹篇序》。他在這篇文章中總結了齊梁體的問題,併爲盛唐詩人指明瞭詩歌在內容方面的未來方向。

我們今天提到初唐詩風歸正,離不開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和陳子昂,是因爲杜甫的《戲爲六絕句》對初唐四傑的詩風路線正確一錘定音。但是實際上我們仔細通讀這些詩人們的作品,並結合初唐文史的發展,就會發現,初唐四傑在文風上對齊梁體猛烈批判,但是作品卻齊樑之風甚濃。這就有點說一套、做一套的味道,其原因有可能是變化伊始,這些詩人意識到了問題,但是一下子改不過來。

也可能是因爲當時的高官大儒,基本上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學生,本來就對這種華麗文風深惡痛絕,如禮部侍郎裴行儉,相當如組織部長。而王勃的《上裴侍郎書》,裏面不僅把南朝齊梁體說得一成不是,還波及到曹植,甚至漢魏的詩,以此顯示自己對齊梁體的深惡痛絕,這當然是討好高官的上進表現。而王勃的詩,實際上大都是南朝風範,當然有進步,也不過就隋詩的套路。

所以,方向雖然是正確的,但他們並沒有去認真思考詩歌文學的發展問題。僅僅是因爲仕途上的出路,不管心中怎麼想,在自薦的時候,都是要把齊梁體作猛烈批判的。

而稍晚一點的陳子昂,纔是真正做出思考和得出論點的詩人,也正因爲如此,陳子昂的詩可能沒有四傑華麗、出衆,但是他在詩歌史、詩文革新上的地位是更高的,稱之爲“旗手”是名副其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