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每逢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蟬鳴陣陣,即使穿得過於涼爽,稍微活動一下也難免汗流浹背,如此,只有快快的回到涼爽的空調房裏才能續命。

之後,還衍生出來了一句話:

空調、wifi、西瓜,纔是正確的度過夏天的姿勢。

現在的我們享受着高科技的便利,能夠愉快的度過夏日,那麼在古代沒有現代電扇、空調,甚至連能儲存冷飲的冰箱都沒有,他們又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實際上,古人的避暑智慧比起現在可要高上許多,他們並不像我們一樣,面臨高溫只懂得往空調房裏一鑽,就這樣的度過這個夏季,他們的避暑比起現如今的千篇一律,顯得那樣的花樣百出,還極其的富有格調。

全方位的避暑方式使他們絲毫不畏懼炎炎夏日,過得有滋有味兒,激情十足。

什麼是冰鑑?冰箱+空調=冰鑑

實際上,古代也是有"冰箱"的,它的名字叫冰鑑,最早出土的是戰國曾侯乙墓中的。冰鑑內部呈方形,在方形的中可以像現在的冰箱一樣放置新鮮的瓜果蔬菜或者是酒水,它的四周放置的是用來製冷的冰塊兒,在取東西的時候,並不需要完全的將蓋子打開,只需將上小方形的縫蓋打開即可,然後用專門的勺子將所需要的物品取出。

這時候的冰鑑除了能夠爲人們帶來新鮮涼爽的瓜果和冷飲,同時,它還有這類似空調的作用能夠降低室內溫度,這個物品是相當高級了,集冰箱和空調與一體。

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對於生活品質有了較高的追求,箱子多用黃花梨或者是紅木構成,箱內掛錫,箱底有小孔箱,蓋上還有通氣孔。金屬錫可以防止冰水腐蝕箱體,減少使用壽命,而箱底的小孔能夠很好的讓冰水排出來。讓人涼爽的冷氣從哪裏出來呢?,當然是從箱蓋兒上的氣孔釋放啦。

在炎炎夏日,人們可以找到一個相對涼爽的房間,放上冰鑑能隨時喝到清涼爽口的飲料,又涼爽十足,相當愜意了。機械扇,納涼殿,神仙住的地方也不過如此

除此之外,古人還有其他的避暑方式,對於他們來說最簡單有效而又普遍使用所謂莫過於扇子了,早在漢代時期,機械風扇就已經被能工巧匠們製作出來,用於增加室內的空氣流動,爲人們帶來習習涼風。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第2張

只不過那個時候風扇是手動的,隨着時間的發展來到唐朝時期,風扇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做了改動。在皇宮中,皇帝自然是要比普通百姓和尋常的富貴人家要講究許多,他們會建造專門的避暑涼殿,在涼殿就安裝了這種機械傳動的智能設備。

這種設備用的是冷水循環的方式,然後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一股涼氣送入涼殿,

除此之外,還有利用機械力將冷水送上屋頂,任憑冷水從屋檐順流而下,用水的蒸發帶走暑氣炎炎,人造水簾能很好的產生涼氣,達到消暑的目的。在這種製冷設備的運轉下,降溫能力是一等一的好。《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涼殿,……時暑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

在宋朝帝王的涼殿中這種設備依舊存在,不過對於富庶的宋朝來說,這種設備只會比唐朝更加的豪華。宋朝的涼殿不僅以風輪送冷水涼氣,並且還建造了蓄水池,在蓄水池和大廳四周都擺上各式各樣的花卉,在冷風襲來的同時又能欣賞嬌豔欲滴的花朵,伴隨着滿室的芬芳,可以說,神仙過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啊。

據說,當時一位姓盧的學士就是在涼殿中面見聖上彙報國事,當時是炎熱的三伏天,他居然在室內的涼殿中感覺到陣陣寒冷,冷到不能夠長時間待在這裏,足可見古人制冷設備的高超。皇帝們的這些避暑神器也給了大官顯貴們以啓發,於是他們開始紛紛模仿皇帝開始建立起私人的避暑設施。雖然不敢輕易越了規矩比過皇帝去,但是也極盡巧思,製作的精妙無比。

唐朝時期一些達官顯貴的富商也會製作專門用來納涼的水亭。這種水亭和皇宮冷水循環的涼殿構思技巧是一樣的,也是用機械將冷水運輸到水亭頂部的水罐中存儲,然後再讓水自然的從頂部四周順流而下,用流動的水帶走高溫,從而打造納涼避暑的效果。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第3張

冰庫?這是我們玩剩下的

除了這種機械設備納涼之外,古人們還會製造"冰庫",他們通常會在山陰之處挖井或者巖洞,在每年冬天的時候,就事先的將河中的冰鑿下來準備的足足的放到裏邊,爲了防止冰塊粘連,還會事先用稻草將其隔開。在這些深井或者是巖洞被冰塊儲存滿了之後,他們還會再用泥巴和稻草層層的覆蓋,遠遠看去像是一座小山丘般,除此之外,還要在上面搭上一座小涼亭用來遮蔽陽光纔算作罷。等到來年夏天的時候,這些冰塊就派上了大用場,他們會打開冰窖取出裏面的冰來享用。

每當夏季的時候,就是朝廷遍施恩澤的時候,冰塊不僅皇宮在用,同樣也會作爲福利發放給官員們。統治者們通常會舉行非常隆重的賜冰儀式,將皇室的藏冰賜給文武大臣用作消暑,管理冰塊的人們還會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凌人。除此之外,一些位高權重的朝臣們同樣也會自己挖洞,楊國忠便是如此,因爲他地位極爲顯赫,不僅能夠得到皇帝御賜的冰還能夠挖洞造冰山來避暑。他的做法可以說在歷史上都是極爲罕見的。在唐朝末期的時候人們發現,在生產火藥的時候開採出大量的硝石,硝石遇水能夠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結冰,於是,製作冰塊並不僅僅侷限於冬季了,所以,在長安的市場上還會有專門做冰塊生意的商人,普通老百姓如果想用冰的話,就能夠自己去集市上購買。

在清朝時期,清朝的統治者們還經常給各級官吏賜冰,由於需求量較爲龐大,官吏們必須拿着由工部發放的冰票才能夠領取到皇室的冰塊。亭樓泛舟,樹蔭避暑,哪個古人能抵擋得住?發展到宋朝時期,又出現了亭樓納涼、泛湖避暑的習俗,所以當炎炎夏日來臨之際,人們通常會划船泛舟湖中,或者是在亭臺水榭之處,柳岸樹蔭之中,嬉戲玩耍,吹着習習涼風,愜意十足。這種習俗從東京、開封一直流傳到杭州,在南宋遷都於杭州之後,每逢盛夏,人們便攜伴泛舟而行涌向湖中,生活的相當愜意。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日的呢?有什麼樣的避暑方式 第4張

由於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在建都北京之後,每逢盛夏酷暑難耐的時候,他們總會遷移到漠北去避暑,那個時候元王朝就會建立一座陪都,號稱上京(現內蒙古)。那裏也正是人們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每逢夏季的時候,元朝的君主們通常會帶領着臣子來到此處,度過炎炎夏日。

除了建設避暑之地,元朝在冷飲的製作方式上又有了較多的創新與突破,還出現了冰激凌的雛形,皇帝們爲了防止祕方外泄,還專門頒佈了一條王室禁令:嚴禁制造這種冷飲。《續夷堅志》:洮水冬日結小冰,小於芡實,圓結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到了明清時期,避暑的方式就更具特色了,明清時期江南的居民們依舊採用前朝泛舟遊湖的方式來避暑,到了清代時期,水上避暑的場景就顯得更加壯觀了。在虎丘以及太湖洞庭西山島內的消夏灣,在盛夏之際常常有千舟集結,萬人納涼。這麼多的人存在,自然少不了娛樂項目,所以清唱鬥曲夜以繼日,這麼龐大的觀衆量,還吸引了不少的說書人,可以說當時盛夏消暑的風景也是極爲別緻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