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避暑山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提到承德,很多人便會聯想到“避暑山莊”這四個字,這主要源於人們印象中,清朝皇帝會在每年暑期到來的時候,前往承德的離宮居住一段時間。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不過清朝皇帝去承德可不是單純的爲了避暑,這背後還有很多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源自遊牧民族的習俗

我們知道元朝統一中原以後,保留了很多遊牧民族的習俗,比如元朝皇帝每年都會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遷徙,所以元朝的首都實際上不是一個,而是有三個,分別是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元中都(位今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和元大都(今北京)。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第2張

遊牧民族的這種習俗早在元朝以前便已經存在了,最近熱播的以遼國歷史爲背景的電視劇《燕雲臺》,便對這種逐草而居的遷都方式有所描寫。

雖然清朝滿族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遊牧民族,而是更符合漁獵民族的定位,但在明朝末年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清太宗皇太極在原有蒙古族牛錄(軍事單位)的基礎上,建立了蒙八旗,後來乾脆吞併了蒙古地區,這就讓清朝皇帝不單單是滿族人的首領,同時還是蒙古人的大汗。

明白了這個背景,我們便會發現在清朝建立以後,也建立了類似元朝的多個首都,位於東北的盛京(今瀋陽)相當於滿族人崛起歷史的聖地,北京則是對中原漢文化的繼承,至於位於承德的避暑山莊,則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包括西藏在內少數民族的宗教之都。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第3張

爲了更好的扮演宗教之都的角色,清朝皇帝還特地在承德周邊建了十多座喇嘛廟,除此之外,如果我們將承德避暑山莊與拉薩布達拉宮的建築佈局進行對比,便會發現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

假設一位從未走出過雪域高原的藏族人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相信會發自內心的生出一種親近感,這就是爲何清朝皇帝接見少數民族代表,往往會選擇在這裏的重要原因。

避暑山莊的歷史

早期清軍更入關的時候,當時執掌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便開始籌劃在北京之外尋找一個較近的避暑勝地,用以延續非漢族王朝每年離開北京避暑的習慣,並最終確定了承德的選址,只可惜多爾袞英年早逝,修建避暑山莊的工程便一下子停頓了下來。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第4張

一直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以後,才逐漸恢復避暑山莊的建設(1702年),不過康熙雖然在位時間很長卻並沒有修建完畢,這倒不是工匠們不上心,而是康熙本人更喜歡是在木蘭圍場與前來覲見的蒙古王爺們狩獵,對於避暑山莊則興趣寥寥。

雍正繼位後,雖然沒有像康熙那樣鍾情於木蘭圍場,卻也對承德避暑山莊不大在意,真正將其修好的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武烈河南岸,佔地約5.64平方公里,而我們熟悉的圓明園佔地只有3.5平方公里,二者差距還是蠻大的。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第5張

之所以面積更大,是因爲山莊除了假山湖泊和宮殿,還有山地和草場,目的是爲了方便皇帝檢閱部隊。

乾隆時期的避暑山莊十分繁華熱鬧,正是在這裏乾隆皇帝慶賀了杜爾伯特蒙古的歸順,並接見了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華丹益希。1793年,英國勳爵喬治·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到中國,乾隆皇帝也是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他。

雖然當時的乾隆皇帝十分志得意滿,但他或許想不到,半個多世紀後的1860年,他的曾孫咸豐皇帝,會在英法聯軍面前倉皇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將祖輩們用來炫耀武力和強大的主場當作了臨時避難所,曾經古老帝國的榮耀被徹徹底底打碎。

清朝皇帝每年夏天爲何要去承德避暑山莊 不僅僅是避暑那麼簡單 第6張

和一直困居於紫禁城的明朝皇帝不同,清朝皇帝經常離開北京,除了巡幸邊疆要塞和富庶的江南,更多的便是在承德避暑山莊處理公務,同時接見少數民族的代表。

承德避暑山莊雖然隸屬於直隸總督,卻被清朝的理藩院所掌管,因爲在接見蒙古族、維吾爾族和藏族的代表時,承德避暑山莊已經不再僅僅是一所行宮那麼簡單了,充滿宗教色彩的建築羣和奔騰的戰馬,承德避暑山莊儼然成爲清帝國實際上的另一個都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