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夏竦:從文學家到戍邊大將,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夏竦:從文學家到戍邊大將,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竦[sǒng](985年—1051年),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好學上進,寫得一手漂亮文章。

據《宋史·夏竦傳》記載說: “竦資性明敏,好學,自經史、百象陰陽、律歷,外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爲文章,典雅着麗。”

然而,這樣一個博學多才的文人,卻與使槍弄棒的武夫行當結下不解之緣,讓他彆扭難當,並受盡了嘲笑與攻擊。

夏竦:從文學家到戍邊大將,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夏竦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個武官差事,這讓他十分不快,一來他喜歡舞文弄墨,不喜歡使槍弄棒;二來隔行如隔山,跨馬橫刀、行軍佈陣非他所長,難以施展才華。

於是,夏竦做着武官的差,卻想着文人的事,思量着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絞盡腦汁之後,他決定毛遂自薦。

一天,他守候在宰相李沆[hàng]下朝的必經之地,等到李沆路過時,他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獻於馬前。李沆是愛才之人,收了夏竦的詩作,回家就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一句時,不禁拍案叫絕。

第二天,李沆把詩作藏於袖內,議完事後隨即呈給了宋真宗,他高度讚揚夏竦的才華,希望皇帝量才錄用,給他個文職。宋真宗聽從了宰相的建議,安排夏竦出任丹陽縣(今江蘇丹陽)主簿。

巧的是,在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 ,党項族首領李元昊自立爲帝,國號“大夏” ,與宋朝分庭抗禮,並多次率兵攻打宋朝。

邊事要緊之際,宋仁宗便想到了夏竦這位各項工作都幹得不錯的大臣,安排他到陝西前線,出任奉寧軍節度使(今陝西西安)知永興軍,接着又任忠武軍節度使、知涇州(今甘肅涇川),讓他率領宋軍痛擊屢屢進犯的党項大軍。

突然要率軍成邊,夏竦辭了幾次,但皇帝相中了他,辭不掉,無奈之下,很不情願地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說起寫詩作文,夏竦可謂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說到行軍打仗,則如同鐵匠繡花,純粹一外行。他不會打仗,更不想打仗,身在前線,他卻絲毫也沒有與敵開戰的打算。

夏竦:從文學家到戍邊大將,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第2張

他在給皇帝上書中極言出戰不利,只是,當時朝廷內外主戰的呼聲很高,宋仁宗也傾向於主動出擊。所以,夏竦此言一出,輿論譁然,對他的批評之聲不絕於耳。

在輿論的壓力下,夏竦只好趕鴨子上架,勉爲其難地準備出兵。他避開所有閒雜人員,召集手下的文官武將,用了五天五夜的時間,密謀進討方案,從兵馬調動、糧草供給到進攻路線,事無鉅細,均一條一條草擬成文件,這些文件擁綁在一起,兩個壯漢都擡不起來。

夏竦把這些文件藏在一個大櫃子裏,落鎖貼封條,嚴加看守。儘管如此機密,但不知什麼原因,這些文件忽然一夜之間遺失殆盡,後來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到了櫃子裏,像是上演特工電影。

於是,進攻因泄密而作罷。這一事件不僅成了士大夫們批評他的有力證據,而且也成了大家茶餘飯後最開心的談資。

夏竦成邊的笑話還遠不止這一個。據宋代孔平仲的《談苑》記載,夏竦曾經張榜於市,花巨資買李元昊的頭,榜雲:“有得元昊頭者,賞錢五百萬貫,爵西平王。”

李元具聽說後,暗笑不已,立馬派出特工,裝扮成賣獲箔(編席子的材料)者,混入宋軍駐紮的邊城,故意把荻箔遺失在飯店門外。

陝西一帶的荻箔很貴,拾得者如獲至寶,展開一看,裏面卻藏着李元昊發佈的懸賞文書:“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文”,把夏竦大大嘲弄了一番,氣得七竅生煙的他,急忙安排人四處收繳這些懸賞文書。

然而,文書可以收,但這條消息卻早已泄露出去,遠近皆知,無論怎麼封鎖也無濟於事了。

被人家看足了笑話,夏竦深深感到屈辱和疲憊,身在前線,心卻在朝廷,他連連上書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慶曆年間(1041-1048年) ,宋仁宗終於同意他回來。

這樣一個才子,卻在武將之位飽受屈辱,不過宋朝“重文輕武”,並且採取文人帶兵,范仲淹也曾以文官的身份帶兵抗擊西夏。

“文官將兵”確實有利於抑制藩鎮割據,能起到鞏固政權的作用。但這樣的辦法也是有利有弊,遇到一個不喜歡舞槍弄棒的純文人,只會使軍備削弱,造成戰鬥力匱乏的局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