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他的一生是怎樣的?有哪些成就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商鞅變法,事成車裂而死;王莽改制,招致國破家亡;張居正厲行新政,死後被抄家問責;光緒帝戊戌變法,“六君子”慘遭屠戮,當事人流亡海外。

在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改革大業中,嘗試者一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不僅自身性命不保,還要落得個奸賊竊國的罵名。這種難度,相當於在珠穆朗瑪峯頂上放一塊磚頭。

因此,改革不僅要求有精明的宏圖設計者,還要有一位英明強悍的君主來鼎力支持。在這些變法領袖中,運氣比較好的當屬王安石了。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還是名學者、詩人、散文家。他的文章可以和韓愈、柳宗元相抗衡,詩詞在“八大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歷史對王安石的評價大多有失公允。只有拋開那頹喪唬人的外表,才能發現內心潛在的真善美。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天才遇見天才

在王安石的童年世界中,發生過這麼一件奇事。有一次他和父親去舅舅家做客。舅舅住在金溪縣,位於現在的江西撫州。

去了之後,外婆無意間講起了一件奇聞:原來,鄰村有一戶姓方的人家,祖上幾輩都是種田的。其實說白了,整個村裏讀書的人也沒幾個,整個縣上中進士的也就小王的外祖父,以及他的幾個舅舅。

外婆說,小方長到五歲,還沒見過筆墨紙硯,忽然就嚷嚷着要這些東西。他家人從別處借了來給他,只見唰唰唰,四句詩便出來了。而且是有模有樣,有理有據。王安石說:“這哪兒能啊,這我也可以。”於是央求外婆帶他去一探究竟。外婆年紀大了,經不起來回六十里路的折騰,他舅舅們就說:“得,明天帶你去看。”

見了面之後,一問年齡,這小孩只比自己小一歲,年方十二。

王安石說:“聽說你詩詞水平很高,寫幾句出來讓我亮亮眼。”

小仲永說:“我只會寫詩,不會作詞。”

王安石疑惑了:“這是怎麼回事?”

小仲永半天回道:“實不相瞞,我還沒學詩詞格律呢。”王安石懵了,說道:“那你就隨便寫出幾句來瞧瞧吧。”

這仲永小手一揮,寫出一首古詩,水平着實一般。王安石想,爲什麼曾經的天才兒童會變成這個樣子呢?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自從方仲永出名後,他父親就整天帶着兒子走穴撈錢,絲毫不顧及他的學業。以至於他現在水平還停留在五歲的時候。

王安石想:看來,決定一個能力高低的只有學習。而天才更需要學習。他後來寫了一篇文章,就是世所周知的《傷仲永》。可以說,因爲親眼目睹了天才的泯滅,所以王安石的一生都在勤學苦讀當中,這種精神連蘇軾也十分欽佩。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第2張

春風得意馬蹄疾

慶曆元年,王安石從家裏北上考試,十月,終於到達了繁華的東京。他不喜歡到處轉,沒事了就待在房間複習。可能就在喝茶吃飯的空閒,王安石認識了同住客棧的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曾鞏。

曾鞏比安石大兩歲,兩人攀談了片刻才知道,原來他們之間還有着親戚關係。這位曾先生竟是安石的遠方表叔。緣分向來就是如此奇妙。王安石初次出門,就遇上了親戚。

說到曾鞏,運氣比起來他表侄來就差太遠了,一直考到三十九歲才考中。也就是說,王安石此番入京,明年考中進士;而表叔曾鞏,得等到十幾年後,和蘇軾做同學才能考中。這不是欺負人嗎!但沒奈何,科舉制已經將大多數人的青春年華無情地蹉跎掉了。

要做官就得考試。儘管王安石也對科舉十分討厭,但是爲了以後能夠給國家做貢獻,他必須經歷這一步。

表叔讀了侄兒的文章,立馬將其推薦給了歐陽修。歐陽修見是江西老鄉,二話不說就給予好評。接着,又寫了一首詩來稱讚: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贈王介甫》

得,你的水平已經是李白、韓愈了,以後便是我們江西老鄉的驕傲。現在我也沒啥表示的,就是想請你來喝一杯。

王安石回覆:“吃飯是必須吃的,但是您說我像李白、韓愈,就不敢認同的了。韓愈那些人太厲害,我就想好好學習,將來如果能做一孟子就可以了。”

歐陽修都懵了,心想:這小子可以啊,拐着彎說自己比我想象的還要厲害。但其實王安石壓根就沒這麼想,他的理想不是做一個寫寫畫畫的讀書人,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實幹家。

沒過多久,朝廷的皇榜發下來了,王安石中了進士第四名。他給老家的那幾個舅舅寫了封信:

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龍鱗衣錦歸。

傳語進賢饒八舅,如今行貨正當時。

這首小詩沒有題目,姑且將其名爲《寄舅》。他舅舅,就是前面帶他去見方仲永的幾位,以前有事沒事就嘲笑外甥的相貌,說:“像你這樣劉伶一般的人物,也想學別人——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嗎?”

舅舅們畢竟是讀過書的,不敢拿包拯做比喻,因爲人家這時候也是朝廷命官,知道了要問責。王安石聽了默默無聞,只知埋頭苦讀。終於,他狠狠地還擊了老舅們。至於曾經見過的那個夥伴方仲永,如今已經只知道種地了。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第3張

小官最能磨礪人

考上進士不久,王安石被認命爲淮南籤判,做韓琦的助手。他的工作內容就是整理文件,寫寫材料,幾乎沒有什麼樂趣。等到了晚上,終於可以自由安排了。王安石拿出《商君書》《史記》,開始通宵徹讀起來。

他不是一天這麼做,而是已經變成了習慣。經常是一大早起來,牙也不刷,臉也不洗,着急忙慌地跑去上班。衣服更是很長時間不換。幾個月後的一天早晨,王安石又蓬頭垢面地走到門口,這時恰好碰到韓琦。

作爲前輩,韓大人親切地問:“小王,昨晚又去KTV了吧?年輕人不能老這樣,身體吃不消。你應該趁着大把的時光多讀點書,將來像我這樣搞一變法,爲國家盡份力。”

王安石對這位主持過慶曆新政的前輩還是頗爲尊重的,只是點頭,沒有辯解。過後也曾私下吐槽:“韓公不瞭解我啊!”

第二年,王安石回了趟老家,回來之後就從單身青年變成了小丈夫。但其實他骨子裏是想做個大丈夫。關於這位吳姑娘,她是王安石的表妹,比其小四歲,時年十九。模樣因爲作者沒有見過所以不方便透露,不過說到性情,我想大概就是普通的賢妻良母一類。次年,王夫人生下了兒子。

慶曆七年,王安石被認命爲鄞縣知縣。這個職位對王安石的意義相當重要。因爲就從這兒開始,他興修水利,實驗青苗法,開辦教育。在此時期,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很成功的,農民有借有還,衙門的庫房也漸漸有了盈餘。

這種成功背後的原因就在於地方領導的英明實幹,他是真心想爲百姓做點實事的,若是換了其他人立馬走形。其實,我們不妨作一個假設,如果當時有千千萬萬個王安石,那麼後來變法的結果可能是無從預料的。

三十而立,王安石在舒州通判任上。這時朝廷就開始千方百計地給他送官了。宋仁宗說:“你來考試吧,考完了到館閣就職。”王安石說:“京城花費太高,我實在沒錢去啊。而且還有幾個弟弟妹妹沒有婚嫁,這些都要用錢。”這事就算暫時搪塞過去。

到了至和元年,宋仁宗說:“算了,不用考試,你直接來做集賢院校理吧。”王安石又說自己家裏窮得揭不開鍋。歐陽修說:“整天哭窮。皇上,求您賜給他一肥差吧。”宋仁宗一想也是,這種從不貪污的人,就應該高價養着。於是就把王安石調去羣牧司工作,當起了弼馬溫。

那時的友誼最純真

在做弼馬溫的日子裏,王安石結識了幾位好朋友,這其中就有吳仲卿、韓維和司馬光。大家經常見王同學臉上髒兮兮的,衣服長時間不換。雖說是養馬吧,但衛生還是要講的,尤其司馬光,是個比較愛整潔的人。這天,大傢伙就商議,要帶王安石去撮個桑拿。

搓完澡出來,王安石拿起衣服就穿上,絲毫沒有意識到已經“以舊換新”了。韓維驚奇:這哪兒跟哪兒啊?!還有這麼好玩的事。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於是決定第二天繼續捉弄王安石。

次日,吳仲卿請客,把大家都叫來吃飯,八個小菜,有葷有素。手下人前日弄了只鹿,小吳吩咐廚房做成肉絲,聽聞安石近來勞苦,特意給他放在面前。大家有說有笑,王先生不喝酒,就只夾菜。酒過三巡後,大家發現王安石面前的盤子已經空了,其他的菜卻一筷子未動。小吳如獲至寶,忙跑去向王夫人報告:“你家相公喜歡吃鹿肉絲。”

王夫人聽了一臉疑惑,想了想算是明白了,問:“你把肉絲擺在什麼位置?”

“就他面前啊。”小吳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就難怪了,我家王先生吃飯只吃他面前的,至於什麼味道他是根本不知道。”小吳不信。

王夫人笑道:“下次你們再吃飯,換下菜,看他有沒有變化?”小吳第二天又請客,換了盤豆芽,發現王先生依舊吃得津津有味。這下絕了,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種人!

緊接着,輪到司馬光登場了。司馬光把王安石叫來夜談:“老弟,就在前幾天,我夫人回孃家時給我房裏放了一小妾,我問她幹嘛呢?她說是夫人派來伺候我的。我訓斥了一頓,讓她走人。最後夫人回來還抱怨我不近人情。老弟,你說說,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該怎麼辦?”

“這事還真就發生在我身上了,”王安石說,“我夫人也給我買了個侍妾,我問她怎麼回事?那姑娘說自己丈夫給朝廷運貨翻了船,爲了抵押不得已把她賣了。我問賣了多少錢,她說九十萬。我便讓人把她老公叫來,說:'錢也不要了,把媳婦領回去好好過日子。再怎麼難也不能賣老婆啊,再有下次我就要治罪了。'夫妻倆聽了感激涕零地走了。老哥,你說我這事辦的咋樣?”

“高,你這不是一般水平。”司馬光對他的品德大加贊服。兩人接着一同研究學問,那時的歲月是他們一生中最融洽的相處。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第4張

一生事業屬變法

治平四年,英宗病逝,二十歲的神宗登基了。宋神宗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帝王之一,他一上臺,立馬就開始規劃着要幹一番大事業。

要幹事業,肯定離不開左右手。這天,神宗問韓維:“你覺得王安石這個人怎樣?”韓維見時機到了,忙說:“安石這個人,那是真正想爲國家做點實事的,而且他也的的確確有這個能力。”

神宗疑惑地問:“那爲什麼之前先帝召他進京做官,總被推辭呢?”韓維說:“那時他家裏的確有些困難。不過現在弟弟妹妹也成家了,皇上再召他的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皇帝拿了主意,第二天繼續問曾公亮、吳奎、韓琦等人。他們意見不一,但反對聲音居多。宋神宗想,你們這麼反對,說明王安石是真有才能,我必須要召見他了。

王安石收到宋神宗的聖旨,終於決定出山。這次的情況和以往不同,以前你就是拿着官職委任狀追到廁所,他也不會接受。因爲在目睹了范仲淹等人的失敗,王安石知道前面那幾位皇帝都不是辦事的人。而現在,這位新登基的年輕皇帝一上臺,他立刻感覺到了一股風向,一股力圖改革的濃烈之氣。

短短數月,王安石變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次年,擔任副宰相,成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均輸、青苗、市易一個接一個推行。王安石在詩中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新年總會有新的開始。無論是放爆竹還是和喝屠蘇酒,家家戶戶總要在這時貼上新豔豔的春聯。而對於王安石來說,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高興的一次春節了。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第5張

英雄敗於時世

新年,變法剛開始,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反對的就是蘇轍。接着,好友司馬光等人也紛紛倒戈,指責王先生這麼做是不對的,如此下去會引發國家大亂。王安石不理會他,司馬光和韓琦就接二連三地給皇帝上書。

宋神宗心想:“你上歸你上,我繼續做我的。”沒過幾天,蘇軾又寫了篇揭露新法弊端的《上神宗皇帝書》。

王安石氣憤地說:“你知道我們這是幹嘛的嗎?就跟着瞎起鬨。”忍了一段時間實在忍不下去,終於下定決心要以強力來壓制了。於是把那些反對變法的人通通外放。但其實這裏也忽視了一個問題。試想一下,那些被無情流放的官員,到了地方就會落實你的政策?

而這當中一些人是真正瞎起鬨的。譬如李定、鄧紹,章惇,這些都是導致變法最終失敗的主要力量。王相公認定的事決意要堅持到底,從不聽別人的意見。大家不敢指責宋神宗,只能源源不斷地抨擊王丞相。

導致王丞相走向下坡路的,除了天災,就是人禍。大旱已經搞得人心不安,又是華山崩裂各種亂七八糟的,神宗說:“沒事,我頂得住。”第二天就被奶奶和媽媽叫去罵了一頓。一肚子的委屈還沒倒乾淨,第三天鄭俠就上了《流民圖》。

說到鄭俠,他原本還是王安石的學生。不曾想,老師搞起變法,學生非但不支持,反而還成爲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各路人馬一同發力,將神宗和王安石壓倒。最後,神宗不得已下旨,將王安石罷相,新法暫停。等到次年二度罷相,王安石便帶着家人回江寧了。這也宣告着整個新法的終結。

皇帝的終身摯友

宋神宗和王安石之間,早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君臣關係,而是知己和師生之情。從一開始到京城來,神宗讓其越次入對,到後來變法中竭力維護,再到最後關心他的晚年生活,無一不透露着神宗對這位老師的情義。

在官員們發表不合意見的時候,神宗說:“你們都別說了,這事我已經全權交給王安石了。”在所有人保守派都把矛頭指向王相公時,他迫於壓力,向皇帝提出了辭職。

神宗讓人寫了封信,挽留王老師。結果代筆的卻是司馬光。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多年好友,但爲了變法卻拼了個你死我活。後來王安石說:“始終言新法不便者,司馬光一人也。”可以想象,由司馬光的筆能寫出好話?

司馬光先是將王安石指責了一番,最後隱晦地說:“你要走就趕緊走。”王安石心灰意冷,第二天一早就去辭職。

另一邊,神宗看了司馬光寫的詔書一晚上後悔難言,無法入睡,第二天一早見到王安石就和氣地說:“王老師,您別生氣,怪我,是我太懶了,才把這事交給司馬光。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人您還不知道嗎?對不起,實在對不起。您就不要再計較了。”

王安石心一軟,繼續留下,但是沒過多久還是辭職了。回到南京後,他修建了半山園,每天沒事就騎着毛驢四處轉。這天剛從外面回來,看見媳婦正和兩個官差吵架,王安石一問究竟,原來是小舅子在外面惹了事,躲到家裏,官差前來拿人。王夫人想把這事罩下,但人家根本不賣她面子。王夫人便和官差吵了起來。王老師氣憤地呵斥兩句,就回房間了。

衆人懾於王老師的威嚴也都散去。誰知這天剛好神宗派了一個使者來看王安石,回去就把這事報告了。神宗二話沒說,立馬下旨罷免了那幾個人。接着,每月依舊讓人送綾羅綢緞、美味佳餚來,直到他去世。

由此可見,王老師在神宗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換言之:雖然他不做宰相了,但仍是我最好的知己,還輪不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來踐踏。

探索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強大? 第6張

暮年的隱居生活

過回隱居生活,王安石的詩文水平可以說有了突飛猛進,不少的佳作應運而生。尤其擅長七絕。清末學者陳衍在他的《宋詩精華錄》中說,王安石的絕句,好像是律詩未成,截了之後作成的。說是句子工整,但也見功夫之深。

詩是看心情的,他閒來無事,隨手而就的梅花詩,在後世也能獨樹一幟。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梅花》

這首詩王老師其實是想說一個問題:就算我現在不做宰相了,受到冷落了,過起陶潛般詩酒田園的生活,那我的氣質也是和他一樣的。這就是爲什麼不論他的政治作爲,我們也要承認他是個君子的原因了。

他的這種心境,帶有前時與今日對比的惜痛,但更多的,還是想說明自己無怨無悔。不管結果如何,起碼我是比范仲淹那幫人強。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北陂杏花》

縱然被春風吹得和雪片一樣,那也是雪飄人間,光耀大地。總好比生在道路邊,落在馬路上,任人去無情踐踏。此處的言外之意就更明顯了。王安石說:“幸虧遇到神宗,讓我一生的抱負得以展現。即便這個結果目前是不盡人意的,但那也比我默默無爲地蹉跎時光強。”這就是王安石的氣質。

元豐七年,王老師生了場大病,昏迷了兩天兩夜。神宗忙派御醫去探望,好不容易搶救過來。恢復後,他搬出半山園,租了一所民宅,這下已經越發像個農民了。如果當初那個叫方仲永的夥伴還活着,兩人興許還能做個伴兒。

這天,大名鼎鼎的東坡先生來看望老王了。王安石頗有些感動地說:“沒想到現在能來看我的,竟是子瞻了。”

蘇軾說:“以前我和您政見不和,現在您不做宰相了,我依舊視您爲前輩。記得上次烏臺詩案,你雖然不管朝事了,但還給皇上寫信,說我這個人雖然心直口快,但是個忠臣,不應該給予重罰。這事我一直銘記於心。”

王安石此時已經喜愛佛學,兩人在文學上又都倡導豪放,因此相談甚歡。

次年,神宗病逝,王安石痛失知己,含淚寫下輓詩。接着,司馬光上臺,將新法廢除殆盡。等到免役法被廢時,王安石直言活着沒有什麼意思了。不久病逝南京。死後一些朋友和學生不敢去弔唁。司馬光很不滿,說:“介甫這個人,雖然喜歡惹是生非,但才華和品德那是沒話說。”

轉眼,王安石去世已經九百多年了,如果站在今人的角度去評價他,我想用最好用他自己的詞: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爲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