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揭祕閻若璩的生平

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揭祕閻若璩的生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生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客居江蘇淮安府山陽縣,清代著名的考據學家和經史學家。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漢學”,清代學者以治經爲主,運用訓詁、考據的方法,以達“通經致用”之目的。由於這種方法與漢人儒學家的治學精神相符,故名“漢學”。清初的這種學風,開自顧炎武和閻若璩。

閻若璩治學極爲嚴謹,“事必求其根底,言必求其依據,旁參互證,多所貫通”,“沉潛三十餘年,盡得其癥結所在,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之故”。

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揭祕閻若璩的生平

閻若璩通過潛心專研,確證了東晉梅賾(zé)所獻的《古文尚書》是僞作,推翻了這部延續千年的文學經典,這在當時的學術界實在是一件石破天驚而又前無古人的盛事。

《古文尚書》系用古文字書寫,西漢時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比當時流傳的今文《尚書》多25篇。南朝、隋、唐、宋以來學者傳誦的均是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但自宋、元時期開始有人懷疑此書是後人僞作,但難以考辨其真僞,故尚無定論。

閻若璩在二十歲的時候讀《古文尚書》,即懷疑其是僞作,於是,他沉潛三十餘年,乃盡得其癥結所在,作《尚書古文疏證》八卷。

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從篇名、篇數、典章制度、曆法、聚讀、地理沿革、古今行文異同等多方面進行考證,得出了科學的結論,從而確定《古文尚書》是一部僞作。

閻若璩在考證僞《古文尚書》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本證、旁證、實證、虛證、理證的考據方法,爲考據辨僞學說創立了通例,對有清一代的錢嘉學派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且也奠定了他在清代學術界的重要地位。

僞《古文尚書》千百年來被後人誦讀學習,視其爲神聖經典,也是宋、明理學的重要依據。閻若璩論證此書乃是僞作,使理學家們自此進退失據,沉重地打擊了理學,乃至觸動了儒家經典的權威,對後世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黃宗羲在讀完《古文尚書疏證》前四卷之後就說:“一生疑團,見此盡破矣!”並且親自爲之作序。

紀曉嵐則說閻若璩是“百年以來,自顧炎武以外,罕能與之抗衡者。”

清代經學家江藩(1761—1831年)在《漢學師承記》中更是推閻若璩爲“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

近代大學者梁啓超也說:“閻若璩之所以偉大,在其《古文尚書疏證》也!”

閻若璩不迷信古人,對有疑惑的地方,進行反覆考證,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因而能夠在學術上取得豐碩的成果和重大的成就。

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揭祕閻若璩的生平 第2張

閻若璩還有其他的重要著作,比如他所著的《四書釋地》、《四書釋地續》、《四書釋地又續》、《四書釋地餘論》諸書,窮力於古,考辨精實,校正了前人對古地名附會的許多錯誤,同時涉及到四書中的人名、物類、訓詁、典制等,被後人稱爲歷史地理學中的佳作。

閻若璩還著有《經學論》、《孔廟從祀末議》、《孟子生卒年考》、《老子去周至關辨》《晉境不得至介休辨》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前人未發之高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