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同樣是打擊匈奴,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誰的手段更高明?

同樣是打擊匈奴,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誰的手段更高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匈奴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面對匈奴這個敵人,不同時期的皇帝對待他們有不同方法,那些和親的我們就不提了,秦漢時期,秦始皇與漢武帝對他們實行了兩種不同的辦法。秦始皇修築長城,用來抵禦,而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的積累,具備足夠的實力去攻擊,於是就有了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那麼,這兩個辦法哪一個要更高明一些?誰的辦法更厲害?

同樣是打擊匈奴,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誰的手段更高明?

秦皇漢武都是一代豪傑,是中國真正的千古一帝。在他們的時代,都有一個外部威脅,即:匈奴。然而,面對匈奴時,這兩人選擇卻不太一樣:秦始皇選擇大修長城,漢武卻是北擊匈奴,那麼哪一個戰略更高明呢?

從普遍認知上看,好像漢武帝進攻戰略更勝一籌,秦始皇防禦戰略稍遜一些。實際上,這兩人的戰略一樣高明,因爲都是在當時軍事技術的情況下,所做的最好選擇。

秦始皇爲何大修長城?原因很簡單,就是防禦匈奴的進攻。因爲匈奴是騎兵,來無影去無蹤,大秦步兵註定很難追擊,所以需要防禦工事。

同樣是打擊匈奴,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誰的手段更高明? 第2張

相信秦始皇不可能看不到“以騎對騎”,就能打敗匈奴。那麼,秦始皇爲何不組建騎兵呢?這就涉及到了軍事技術變革,主要是馬鞍和馬鐙還沒有出現。

大家都知道,馬鐙和馬鞍的出現,讓騎兵才真正成爲騎兵。然而,秦始皇時代,中國還沒有發明這兩樣東西,因此漢人的騎兵,很難對抗生活在馬背上的匈奴人,所以秦始皇只能放棄“以騎對騎”。

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的步兵,採用的是箭陣,相當於後世的排槍發射,火箭炮之類,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軍事技術,殺傷力巨大。但箭陣總歸不如匈奴騎兵靈活,只能被動的預設戰場,而不能隨時隨地的對匈奴進攻。因此,秦始皇選擇了大修長城。

到了漢武帝時代,情況發生了變化,馬鐙馬鞍被髮明瞭出來,漢人可以比較快的組建一支騎兵部隊了。因此,漢武帝才喊出“寇可往,吾亦可往”,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大幕。由此可見,漢武帝選擇北擊匈奴,也是正確的戰略選擇。

同樣是打擊匈奴,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誰的手段更高明? 第3張

更爲重要的是,馬鐙馬鞍的出現,讓漢朝騎兵的戰鬥力,甚至要超過匈奴騎兵。原因不難理解,沒有馬鞍馬鐙的時候,駕馭馬匹難度很大,但有了這兩樣東西,騎兵可以一邊輕鬆駕馭馬匹,一邊和敵軍廝殺,戰鬥力瞬間上了一個臺階。

實際上,漢武帝北擊匈奴之時,也在修長城,甚至規模上一點也不差。從這一點來看,漢武帝很清楚匈奴的特點,所以一邊進攻一邊防禦,兩手都要抓。

同樣面對匈奴,爲何秦始皇防禦,漢武帝進攻?關鍵就是這二個小發明。因爲有了馬鞍和馬鐙,所以漢武帝進攻,以騎對騎,深入匈奴境地,四處破壞,讓匈奴傷筋動骨。而秦始皇雖然也殺敵10餘萬,但總體只是防禦性作戰,可以打敗敵人,卻無法追擊敵人,對匈奴的傷害有限。

總而言之,秦始皇大修長城,漢武帝北擊匈奴,都是基於當時的軍事實力,做出的最正確選擇。在軍事戰略水平上,秦始皇和漢武帝不分上下,都是一代人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